《黄昏记》读后感2000字
书已经读过很久了,但是懒,当时懒,什么重点也没有记;后来懒,什么牢骚也没有发。读完后问不乖:雷平阳的《黄昏记》如果送你,你会看吗?他说:会啊。于是送了。两个月后去看动静,果然一页也没有翻。
意料之中。
同样领书不读的还有小红,佩索阿的,加缪的文集送他,也是爱惜之至,领来放在架上,大半年了,白首如新,一个字也舍不得瞧。以前哂笑,有些人说自己也爱读书,到真正读起来,就只能说恭喜了,毕竟阅读如两欢,见着有见着的好,不见有不见的好。
见过不乖,英俊得不像话。人只要脸好,在我心里,几乎就是美好的典范。世间快事,无非就是赏心,悦目,怡情,尽性,看好看的人,读好看的书,种更好看的花花草草。
昨天有人从一个人的文字推出道德高尚,那是放屁,高尚是什么东西?她应该读读李银河,弄弄清楚人生的追求是美与自由,而不是什么伦理道德;再不济读读廖一梅,她也能告诉你,你所喜爱过的作家和诗人,王尔德啊,拜伦啊……大多不过是寡廉鲜耻,道德沦丧之辈。
可惜的是,这人很少读书;而越是不读书的人,越是对读书的人抱以道德厚望。她以为书籍是一个人打开一个囚笼再自觉钻进去的钥匙,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书呆子”的亲切叫法。
我没见过小红,远隔重洋,也不知道他脸好不好。小红有个妻子叫做小绿,小绿有个情人叫做小蓝。然而小红还是小红,小蓝还是小蓝,寒暑易节,他们并没易位。小红沮丧的时候,曾用将近两万的文字向人详细叙述了一个关于红先生绿小姐与蓝先生的伤感故事。读《黄昏记》偶尔想起这个道听途说的故事梗概,觉得雷平阳说得更好,这世上很多的感情,确实就是乡村爱情。你以为你身在美国就算过上了理想生活,然而你的脑子从来就没出过国门。
以前听《旅行的意义》,“勉强说出你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都是你离开的原因;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觉得人生正该如此,有聚散离合,有见与不见。但雷平阳说:“一个男人看上别人的妻子或一个女子看上别人的丈夫,然后下决心,不惜一切也要与之百年好合,这在乡村的情爱观念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动物园昨天将这种观念发展了一下,成为:结婚的意义,就是让渣男渣女们难以分手。动物园真是奇女子,其才思足以说服我们重新做人。
传统的乡村观念值得原谅的地方,是逼于穷苦。“生活所给予苦寒人的选择权少之又少,都是苦寒人,与谁在一块儿过日子,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不懂统计的人喜欢拿个例来说服他人,就像中医,只要大伯家的二姨家的三嫂家的四侄家的五妹被治好过多年不孕,就一定具有普遍性,值得推广。
张云生的女人显然也不具有普遍性,她只是普通中的特殊,就像一株好好生长的白杨,突然产生了变异的基因,要往歪脖子里发展。她竟然到了一定要和徐化才生活在一起的地步。王小波在《三十而立》里说: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的表演。在他看来,存在本身有无穷的魅力,为此值得把虚名浮利全部放弃。徐化才听了,豪气干云,胸脯一拍,从保管室的角落里捡出两瓶农药:这瓶给你男人,这瓶给我女人。这可真应了那个段子,“你连监狱都不敢蹲,还说什么爱她”?
而这正是落后观念的另一种表现:相信人心比法律更为公允,更能支持自己。
结局令人哑然。当你奋然前行,你确定你所要的不是死路一条?
很久以前读过雷平阳的诗,在榕树下。许先生那天特别快活,大声说道:快来,我找到一个人,诗歌写得挺好的。于是好奇去看了看,但也只是看了看而已。时间的前浪后浪,汹涌向前,如今读《黄昏记》,雷平阳依旧,许先生早已消失无踪。这样好的文笔,这么多的书中故事,黑暗的,颓废的,奇异的,已无一人可共阅。
像一颗石子沉到水底,一个人消失起来是多么容易。我经常想起一些回溯的碎片。记忆是一个人的花园,而大多事物仅是这个园子里不断死去和腐朽的草木。有时我们慨叹人心,在那些相遇和停顿之间,是什么样的星光在指引,什么样的虫声鸟鸣在暗示,什么样的金丝桃在不断哀悼。在这个代表着可重复但不可重生的体系里,有多少事物一生仅止于一次对话?
那时我不知爱为何物,当然现在也不知。
已经很久没怎么读书,那天下午读了一会。一台扫描仪在旁边不停地发出声响,它的工作就是吞吐和释放呻吟。读到自己这段来被束缚的样子。其实我什么也没有看清。有人走过来,命令我:跪下。我跪下来。他将手放在我的肩上,然后大笑:起来吧,我赦免你了。
我所读到的人物对爱的幻影总是在这样一种笑声中破灭。
当然我也没有理解破灭。
为此书给出五星的评价。即使更黑暗,我们也要记下来。我们从来不主张毁灭,不主张暴力,像有人说的,即使一屋子幸灾乐祸的嘴脸,一屋子的假正经,也不要忙,我们也要撒泼,给他们看:
报告老师,老婆打我。
池
20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