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800字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开始萌芽,老百姓们从被压迫的生活中觉醒,参加革命,冲进巴士底狱,向旧制度宣战。在人群力量的推动下,人们泯灭了人性无视理法与伦理道德,将成千上万无辜的弱小同类推上绞刑架,仿佛这样做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事实上并没有立竿见影。
刚开始,查尔斯·狄更斯这本书我是拒绝看完的,开篇气氛压抑憋闷,看着看着反倒欲罢不能。这是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围绕巴士底狱里被囚禁的犯人讲述一个惊心动魄与感与人肺腑的故事。前部分内容为后文埋下诸多伏笔与线索,种种疑惑随着情节的推进发展一一得到解答。
最美丽的女性我觉得不是金发碧眼的露西,而是普罗斯小姐,她虽外表粗野但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的坚韧与勇敢是那个时代尚未泯灭人性的最善良纯朴百姓的象征。她是露西的女佣也是朋友和“母亲”,在很多西方作品中都曾有过这样的角色,她们正义忠诚,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她们的“小宝贝”,守护她们的平安。本书还描绘了很多伟大的男性角色,洛瑞,马奈特忠诚的朋友,十年如一日为马奈特一家送去无私的关心与爱护。马奈特,他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被监禁十八年,却最终为了女儿的幸福放下仇恨,如若人人能真正敞开心扉,正视过去,也不会有那些凄美的被家族仇恨残害的爱情故事。卡顿,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牺牲者之一,他的默默守候与无私付出让露西一家重获新生与幸福。
露西一家的获救值得欢呼雀跃,但无数无辜性命命运未卜,他们脆弱极端,仍受时代的荼毒。时代的进步发展,需要时间沉淀和契机,去等待下一批清醒智慧理性的人来拯救,到时候必将出现千千万万无私、忘我和充满大爱的“卡顿、普罗斯、洛瑞……”,重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