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机器》读后感900字
《人是机器》一书中有一段不错的论述,说人的心灵,也就是意识是纯粹因为身体的变化而变化的,换言之,人的思想纯粹是身体里的一种“感觉”或者“现象”,是一种化学反应而已。这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有些本来优秀的聪明人伤及大脑后,变了一窍不通的残障人士。作者还谈到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组织或者内脏单独拿出来后,受到刺激还会有收缩反应,借此证明人体的运动和灵魂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如今科学也已经证实的确如此,人的头脑产生思想,而肌肉神经负责身体运动,最后五脏六腑乃至于血液等健康因素会影响情绪,而情绪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思想。这个理论确实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会有意识,但是却解释不了为什么会有“自我”。
每一个人,或者动物,都是用第一人称来观测世界,理解世界,没有一个正常人(灵魂出窍的不算)可以通过别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世界,只能通过自己。这也是为何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的脸——除非照镜子(增加了辅助物镜子)。一个人能通过拉自己头发把自己拉起来吗?不能(需要辅助物滑轮)。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能把自己吞掉吗?不能(除非有别的蛇来吃)。一张纸能通过不断折叠自己把自己叠到消失吗?当然也不能(除非因为不断折叠而内部崩坏)!这说明,一个事物,是不能自身对自身施加一个等量的影响的,除非——要么增加辅助的外力,要么内部崩溃,也就是减少自身的质量。由此可见,用来见证每个人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人们总是说因为有了“意识”才感知了世界,但是事实上,我们是有了“自我意识”,通过第一人称的“我”才顺利的认识了这个世界。想象如果没有“我”,只有“别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毫无意义。正是因为有了“我”,才有了“别人”和世间万物,换言之,“我”对立于世间万物,世间万物也是因为有“我”的存在才有了意义。“自我意识”在认识世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我”的感知,世界就是无形缥缈的,毫无价值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这么说,岂不是说意识决定了物质?那我还在这里大谈机械论做什么?(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