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读后感1300字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先说说文笔吧。
作者的文笔诙谐流畅,全文以说书似的方式将曹操的一生介绍给读者。语言上更是出神入化,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只是,既然是说书式,便免不了一定的主观色彩,作者的确是博古通今,也很会引经据典,不过读者看的时候还是去“伪”存真吧。
再来说说曹操。
第一次接触三国时期的诸种云云是在历史课堂上,教科书作为正统教育范本便早早地将天平倾向了以刘备为首的“匡扶汉室”方,对于曹操,一直到后来的三国演义也是把他一笔归为“曹贼”。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曹操正名,替他辩解,好似这位奸雄受了多大误解。
曹操为什么会被称为奸雄?
他出仕的时候胸怀抱负,誓要肃清官场风气,并且在当时连皇帝都买官卖官的背景下,他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做的惊天动地。这时的曹阿瞒是一个胸怀大志,血气方刚的少年,这也是他在政坛的初露头角。而因为疑心就杀死了好友吕伯奢全家便是曹操被世人唾弃的开始,一句“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两次屠城,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因为曹操的得失做了刀下亡魂,哪一个不是他残酷无情的实据呢?他的残忍不消多说,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上,他的确是这样的人。
而他为什么又被称为“雄”呢?
在我看来,首先,曹操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面对贤才,也确实是礼贤下士。他最出色的才能便是在用人上了,不管是谋臣荀彧,程昱,郭嘉,贾诩,司马懿,还是良将许褚,典韦,许晃,夏侯惇,张辽……甚至是半降不降的关云长,都在曹操的手下发挥了恰如其分的作用。
其次是曹操的谋略。尽管也吃过不少败仗,但他的排兵布将和对兵法的运用,却是刘备,袁绍,孙权等人远远不及的。
再次,也是我最钦佩的,是曹操的气度。他收服的不少能才都是降将,这就意味着他们随时都有叛变的可能。可曹操却不计前嫌,一直以来奉行的都是“量才适用”原则。若说别人也就罢了,连杀子的张绣都得到了重用,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胸襟。不仅如此,曹操心里装的,并不是一时得失,而是整个天下。 另外还有他的真实,曹操就是以一个流氓下三滥的形象粉墨登场的,他的确不怎么高尚,但他也不甚虚伪,没那么装。试问有几个人,是真真实实地过了一生呢。
再次,是曹操的能力。他文能赋诗:写下了《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等广为传颂的歌赋;能以史鉴事:从前人的弯路中学习经验;又能精通兵法。说到武,自然不能与五虎将相比,但也是比常人优秀许多,这在他数次逃亡中可是帮了不少的忙。
再再次,是曹操的果断。我们都知道战机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作为一把手,在听取了谋臣良将各方意见之后要稳准狠地给出解决方案实在不是什么易事。这就要求这位一把手必须有胆识,果断,坚毅,事实证明,曹操的确是这样一个人。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曹操的运气。都说时势造英雄,曹操一生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能让他命丧黄泉的就有十几个,可偏偏每一次他都活了下来。若他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可能历史上的曹阿瞒姓甚名谁便无从得知了。
曹操的确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典型代表,大家观水得水,见月得月,客观评价,祛粕留精地看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