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力量》读后感700字
看到“部落”这个词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又有人改头换面卖弄“团队”的理解。在国内的管理书籍中,团队是一个反复被提及的词汇,很多人从团队、团体、群体、组织等等角度,从理论上、概念上剖析对比什么是团队。事实上,概念都能读懂,但大多数人其实到最后是一头雾水的,比如,如何组建一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就一定是团队吗?有共同的高尚的价值观团队一定能发展顺利吗?诸如此类。
这本书把部落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人的不同行为特征和语言特征,应该撬动哪些杠杆点实现阶段的提升。这个思路无疑比枯燥的分析“团队”的概念要实用的多。五个阶段的划分,说明了每个人因其环境、经历的不同,处于不同的阶段;即便是在一个部落里面,也存在处于不同阶段的人。这种分析更贴近管理的实际情况。有些论断也非常值得深思,比如,每个人只能和自己相差一个阶段的人形成良好的双人关系,细想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只是一面之缘?不仅仅是双方联系的不紧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个不成功的第二阶段的人,是无法和一个第四阶段的很牛的团队的人,有良好的双人关系的,第二阶段的人至少需要达到自己相对比较牛的时候,才可能与第四阶段的人良好互动。
书中对每个阶段的杠杆点的分析,是很多实证经验的总结。读起来未必有太多新意,但确实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
个人以为,这本书对处于第三阶段(“我很牛”)的人最有价值,可以帮助这些单打独斗的牛人掌握关键点,实现到第四阶段的跨越;其次对于第二阶段的人很有价值,可以帮助这个阶段的人认清自己,走出“冷漠的受害者”的状态,实现在某个领域的成就。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尤其是对于想成为领袖的人,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