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1200字
1专业与职业:
会读书的人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不会读书的人记住别人思考的结论。
如果在工作以外能培养一种可以长期坚持的兴趣,那么,在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排遣方式。通过自己的兴趣认识新的朋友圈,谈不一样的话题,了解不一样的人生,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不需要那么功利,也不需要那么费心,所有的投入都是你自己的心甘情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很多快乐。
2读书和学习:
上完大学,不一定能生活得很好,但将来的生活质量,一定和你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关。
在中国,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行动,摆脱依赖,实现自我,比获得文凭更难。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妨先从学会自学开始。在大学学会自学,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读经典入门书
培养记日记的习惯。r不妨每天坚持写日记,把一天的心得感悟写下来,尽量模仿好文字的风格进行练习。r慢慢地,你可以在日记中写一点有深度的总结。有质量的思考一定要形成文字,长期坚持会对自己的职业成长有帮助。
和旅行、访谈、实践相比,读书是一种让你打开视野,了解世界的低成本方式。
读书是数量的堆积还是质量的提升?
3考研和就业:
我很奇怪,很多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分析考研就业利弊的细节,干吗不尝试利用这些时间让自己的选择靠谱点?
内心懦弱的人才期待一个绝对安全的选择,而勇者是努力让自己的选择越来越靠谱。
谁告诉你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点上产出才会高?
每天24个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2小时,娱乐2小时,学习10小时,即使这样还可以有2个小时用于准备就业。准备考研,然后也同时准备就业,这不是做不到的事情。事实是在大学一边考研一边面试的人大有人在,读书成绩好不是拼谁花的时间多,而是单位时间复习效率高不高。
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不会总担心自己的文凭不够高,担心自己文凭不够高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因为没有能力而变得没有底气的人。有一句话很俗:今日你以母校为荣,他日母校以你为荣。你应该努力成为母校的荣耀,而不是指望母校的光环罩着你。未来其实在手里,不是专业,或者文凭。
大学生只要能写清楚自己做好的一件事,就已证明了自己的潜质。
在投放简历前,请多去一些招聘网站看看相关公司的相关岗位招聘要求,认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别人的需要组织你的经历材料,不要展示太多不相干的内容
每学期为自己准备一份简历
4生活和习惯:
(拖延)工作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当出现不想面对的事情时,不能通过逃避解决。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提前为这些事情做准备,虽然一开始很难,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要面对的难题会变少。
5天生和信仰:
我现在已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感谢上天给我的不完美,给我一个不完美的听力,让我学会忍受孤独,接纳有缺陷的自己,还学会用大脑去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6成长和反复: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为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不过你要先接纳关上一扇门的现实,才能抬头看见新的契机。
凡事可以速成的技能都是不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