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十年观察》读后感1900字
续上。
Ⅱ老百姓的钱哪儿去了?
对于房子、车子和票子的正确观,居者有其屋、能者代其步和有道开其销。
「很多“房奴”也许不能体会,幸福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并不在于急切地期待拥有,而在于从容地不惧失去。」
钱都在泡沫里,你看到了是钱,看不到的都是虚幻。中国股市就是一场闹剧,有法不依,监管不严。
「通常,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需求拉动,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二是成本推进,即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住房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请注意这里市场供求关系是以消费为主导)」
「性格决定命运,市场会根据性格自动划分贫富差距。第一拨淘汰厌恶风险的人;第二拨淘汰能承担风险但不愿意认错的人;第三拨淘汰悲观不自信的人,能赚大钱的人只能是少数。所以均富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让所有人都没有人性。」
「居民收入不增长,消费也涨不起来,对经济就没有带动力,反过来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Ⅲ民生大如天——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的,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谋生。所以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要让农民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房”。这个住房不一定是购买的,也可以是租来的」
「如果有利益,监管又不到位,自然有人会想尽办法降低成本。」
Ⅳ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成功贵在坚持」
「很多人把经济学看得很深奥、很神通,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经济学并不是先出理论后出实践,而是基于对实践的总结」
「要有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不能老从一个简单愿望出发。」
「目前,中国急需受过良好训练的技术工人」
「霍恩波特:高就业率必须以高经济增长率为前提。」
三农问题:农业,产出高质量够数量农产品供十几亿人吃饭,农村,道路、水电气,社会服务,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民,其核心是经济福利和政治社会权益问题,包括城乡收入、消费水平差距和民主权利等。
如何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呢?
第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第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第三,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第四,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第五,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第六,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总理温家宝当时说了一句话:“根据我20多年的经验,有两个东西可以造成社会不稳定,一个是官员腐败,一个是通货膨胀!”」
「“城市里的农民”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新的贫困人口」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国富人在国外是如何消费的,而在国内,很多贫困儿童连午饭都吃不饱,这就是中国目前贫富分化最典型的例证。即使是很多中等收入家庭,也没有找到足够的经济支撑,许多中产阶层的人随时可能因为生病、意外事故陷入贫困,谁敢消费?从这个角度讲,贫富差距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把经济改革推向深入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经济改革,其实无非就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劳动力方面,中国目前尽管劳动力工资已经高涨,但其实,中、高端劳动力工资偏低,应该逐步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收入。第二,中国在1978年以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需求,但今天,中国应该重新回到集约式的土地经营当中,以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代替个体农耕方式,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户籍制度也应该随之打破,这样既缓解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第三,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和债市)应该破除利率双轨制——也就是破除体制内低利率和体制外高利率。」
「应该同时考核GDP总量增长目标与增长质量各项指标,尤其是单位GDP的能耗、材耗、人耗」
「中国股市有两种人,一种无耻,另一种无知。」
「中国经济短期很痛苦,长期很乐观」
「新常态下,宏观要稳定,微观要搞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Ⅴ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樊纲眼里,没有孤立存在的群体,更不能孤立观察某一事件,要分析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要把中国的问题放在国际经济的大视野中来审视。」
「中国未来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有机结合起来。」
「当一个国家变得富裕时,产权和法律制度就会对经济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2015年
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亿,其中7亿左右是男性;
劳动年龄人口(16—60岁)比上年减少371万;
全年GDP增长7.4%;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0%;
基尼系数为0.469;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1.2%;
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