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艺术(剑桥艺术史)》读后感800字
1)罗马式艺术: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之间,建筑特点厚重的石工、圆拱、拱形屋顶,壁画艺术特点人物和构图被分解开,而不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强调对称和线条,而不注意身体的正常比例;为装饰而装饰、为图案而图案;故意将大型作品制作成平面的,从而重视精神的方面而不是肉体的方面。
2)早期哥特艺术:12世纪,建筑风格的特征是肋架拱顶和尖形拱门,骨架般的结构增加,还有窗花格。雕刻家在新的哥特式建筑的门洞里试验出塑像柱。圣像艺术的设计者表把三个门洞的雕塑内容连为一体,体现同一个题材。画师、金银匠和制作小物件的艺术家还蓄意使用了象征法,例如在新旧约故事之间采用类比预示。这些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做平面作品的人,比如画家和珐琅镶嵌工,开始在作品中强调线条,包括外形线还有轮廓线。绘画中强调线条,与早期哥特式建筑中喜欢清晰的结构遥相呼应,因为在那些建筑中有凸出的爬墙柱、有肋架和水平装饰线。
3)盛期哥特艺术:追求高度,建筑的典型式样是十字交叉的长方形教堂,入口做雕塑,窗有彩色玻璃;辐光式建筑大约在13世纪中期出现于法国,它因圆花窗上的辐射状窗花格而得名。在雕塑中,教堂入口处的侧柱像变得活灵活现了,其人体构造越来越逼真,脸上的表情开始个性化,衣饰的情调与式样也被处理得越来越富有想象力。这个世纪也是彩色玻璃的世纪,是艳丽的手抄本插图的世纪。
4)后期哥特艺术,14-15世纪,建筑物不再一味追求高,它内部宽阔、格调一致,出现了扇形拱顶。雕塑品不再附着于建筑物,其中有许多是独自站立的,展示一种优雅而夸张的曲线。手抄本插图的作者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在表现三维空间的幻觉、在强调哥特式的流动轮廓方面更加成熟,这种轮廓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甚至给人以美感。在每一个领域,后期哥特式艺术都更加强调个人的创造而不是集体的工作。新的转折出现了,人们更多地把世俗生活看作是适合艺术创作的,这种转折反映了观念上的又一个变化,正是这个变化,给16世纪带来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