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读后感800字
没法学基础的新闻狗表示除了汉娜阿伦特本人和一点奥斯维辛的常识外全书都是知识的盲区[捂脸]看了下评论好像坚持看完的没几个啊,看完的也纷纷表示很痛苦[捂脸]还好周围有二战迷给我科普,要不然[捂脸][捂脸][捂脸]所以光从副标题“平庸之恶”聊点理解吧。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除了艾希曼以外的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普通人甲,不过是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乙,奉命把犹太人押送到隔离区的警官。丙,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丁,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负责收尸的清洁工……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能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能让纳粹手下所有的“艾希曼”负责吗?
在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学生们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个星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星期,哪怕是在一个实验的环境,角色就可以改造人性,这事想想真叫人不寒而栗: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年累月地藏身于各种制度化的角色中,而其人性又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被劫持到了哪一个星球?现实的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体制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卢安克曾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选择“理性的无知”遵循“平庸”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通人,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