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读后感700字
设计心理学从第一部的本能和意识到学会与复杂共处、情感化设计,渐渐看向未来的设计,当下也正是无比火热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啊,智能家居啊等等,有些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雁行有序,蜂拥而出,鱼贯而入,读来也颇有味道。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机交互方面的设计,思考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一种共生的关系。
里面提到了关于未来设计的六大法则:
1)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设计心理学1中就提到示能的概念,无论什么设计都需要给使用者展示功能,让它和人类的沟通中提供易于理解的信号来帮助使用者更好的使用它。
2)具有可预测性
人类是一种特别排斥不确定性的物种,当我们无法对未来的事情有所预测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焦虑,尤其是当我们无法预测机器下一步将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会感到恐惧,会怀疑它会不会伤害我们。
3)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
机器在和人类沟通时是否能清楚、简单的表达接下来它将要做的事情时什么,人类继而会对下一步作出决策。
4)让输出易于被了解
要让使用者有掌控感,让使用者在交互过程中清楚了解下一步的行动,同时他也能掌控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情。
5)让使用者持续知悉状况,但不引起反感
机器要让使用者不断得到反馈,和使用者在交互中机器要有足够多且适合的反馈来告知使用者现在的他使用的情况是怎样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
6)利用自然映射,使互动清楚有效
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一直需要告知使用者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但不一定会让使用者采取绝对正确的行动,在使用者采取错误行为时机器应该如何反馈这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及采取什么反馈方式和信息能引导使用者采取正确的行动,而这些信息和方式都是使用者本身需要了解的一些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