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忧郁》读后感_900字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900字

以前从鲁迅的《药》里就读懂了整个大环境下人类的麻木,“食人血的馒头,那是你们自己的血”。

一直觉得作家们真的太伟大又太痛苦了,要作为整个社会的痛觉神经,第一个触碰到生活的痛感,每个作家的心都敏感又柔软。记得茨威格当初也是在“二战”爆发后不久,对“精神家园欧洲”沉沦而感到绝望,就服毒自杀了,叶塞宁他热恋“森林和草原”,在浮华的现代工业都市里迷失了方向,最后也选择在小旅馆里独自死掉。诸如此类太多太多了。

我在跟部分朋友讲到这些话题的时候,他们都难以理解。所以我经常在想,是不是理想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就真的不适合活下去了?可是这个世界真的不仅仅只有物欲和利己啊,只要每个人都再柔软一点点就够了,整个世界都不至于变得麻木。

就像鲁迅很多作品写的都是大环境下“看客”们的麻木不仁这类的主题。我也越长大越能感觉到人心的冰冷。

我们总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看不到这个世界的背面。痛苦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大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关我什么事”。

只有在自己也痛苦时,就会渴望别人也能来爱你一些些。

只有读文学才能触发人类的痛感神经,看到世界的背面。也只有落在人心上的,才是最难的创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伟大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是关于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

因为有些人一说话,当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些人,杀猪的、卖豆腐的、做农活的,他们的话一辈子只能和两三个人说,那两三个人也懒得听,所以他们的话永远都是在跟自己说。这些不被倾听的人才是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是生活最原始的样子。这些东西就该出现在文学中,出现在戏剧里。

不被倾听的人,就是不占这个世界上一丁点角落的人。我们每个人奋斗,上到名誉地位,下到物质基础,最后要的,不就是几个能听我们说话的人吗

从中国到法美英到俄罗斯,全世界的作家都在做一件事,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的痛和美,冷漠和悲惨,让所有人都懂得爱,停止战争,停止冷漠,停止一切摧毁人类幸福堡垒的无意义行为。文学是乌托邦,但我也庆幸在这个世界里还有文学。怀着敏感的神经去生活,每个爱文学的人都像疯子神经病。

但我还是希望每个人都怀着爱去奋斗去生活。物欲是魔鬼,永永远远填不满,永永远远甩不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1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_800字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800字 人类进化以来,物质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直到工业革命后,物质才开始极大丰富,人类第一次面临温饱的全面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靠的是不断扩大生产和消…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15
  • 笑猫日记读后感350字

    【第1篇】 提到杨红樱,我就会想起她写的那本《笑猫日记》,也许,这本书对很多来说都不陌生吧!在《笑猫日记》系列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那头灵魂出窍的猪》,这一头猪就是黑旋风,它是马小…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01
  • 读《尼罗河上的惨案》有感600字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叫《尼罗河上的惨案》的书,非常好看,把推理的每一个过程都写得很清楚,一环紧扣一环,分析得丝丝入扣。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她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61
  • 读《霍尔顿的守望》有感1200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在青春期所经历的困顿与迷失。霍尔顿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厌烦里的一切――、、功课、球赛等等,他三次被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霍尔顿又因为5门功课…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31
  • 《红书包》读后感500字

    让之花绽放――读《红书包》有感 如果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发自内心的清泉;如果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书中,秦文君以的身份回…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36
  • 《世界简史》读后感2000字

    《世界简史》读后感2000字: 《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威尔斯所著,这本书引领我们追寻人类祖先前仆后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利安文明、印度文明…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