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后感900字
今年春节强迫自己没有打开电脑工作,每天在老家附近奔奔跳跳攒些步数,发觉无聊得慌的时候才打开手机看看书。吞噬地球看完了到没什么想说一说的,而你是人间四月天名字看起来够腻歪的,读起来到还好。
大体是林徽因的个人文章合集,也仅前面的散文和文评我不够喜欢。散文好写,却难写好,读的人要带着同样微妙的心情才能评味。即使诚恳来说那些文字在那个古白过度的时代,已经是相当高的造诣了。我也是过分挑剔之人,这部分就略过不谈,仁者见智吧。唯一推荐一读的是,林写给在战争中捐躯的弟弟的信。
要格外赞美的是,梅真同他们这篇剧本,真是极好的。整剧的节奏感把握得特别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开放式结尾完美做到了虎头豹尾。而文笔也细腻简洁不做作,读起来来,让人忍不住惊讶和赞叹。
除此之外,夜莺与玫瑰的译文也很好,当是翻译要学习的范本。翻译这事看起来和写代码差不多,入门简单,大成却很难。见了太多30天JAVA完全入门,我就不屑于再和别人讨论此类问题了。简短说说吧,翻译是需要一个人对多文化有深刻认识和沉浸的过程。而夜莺这篇,翻译的好是必然。而选了这篇来翻译也是极其的明智的。西方人的受难情节和东方人的唯美论都有了。
而放在最后的自然是中国建筑学。梁林夫妇对中国建筑学的意义是重大的,一如他们的中国营造学社。但不掩饰地说,我对建筑学的确是毫无造诣可言。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说,这些对建筑的评论很有趣,对我来说是新奇的。关于是非曲折,正确与否还是让他人去争论吧。
对我来说,非建筑行业的人倒也该读读,其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之美被我们忽略了,而此时恰有一位看起来还不错的导游。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来说,这也是建筑师和建筑家的差别,建筑家不仅仅是有建筑师对建筑的精通和审美,作品也常有大家的意趣,修为和治学的态度。
有篇署名梁林,仅仅是署名也是颇有乐趣的。而他们在动荡年代对中国建筑的实地考察的实践精神也是让我佩服的。我求学时代也有过社会实践,但那种一个时代共有急功近利,浮光掠影也让我自己现在深觉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