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副产品》读后感1100字
人类文明如何产生
——《文明是副产品》书评
文/青禾
作为一本社会学专著,在书名上,郑也夫便提出了一个颇引人注目的观点——文明是副产品。人类文明缘何是副产品?所谓\副\,便是附加、衍生,那么,文明附着在什么之上,又是如何衍生出来的?没错,在《文明是副产品》里,郑也夫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郑也夫说自己写了一本学术书,论文式写作,但读来仍脉络分明,有理有据。全书围绕人类文明的六大里程碑:外婚制、农业、文字、造纸术、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介绍人类文明如何产生并互相影响,一步步发展至现今社会。他认为,这些统统不是人类计划和有目的的产物,它们是副产品。
单有论断是不足以服人的。每一项文明的产生虽然有偶然因素,但必然有迫切需求,才推动里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如何证明这个观点,使读者信服?作者由灵长目动物如何进化为一夫一妻制讲起,分析人类第一项制度安排——外婚制,如何开启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史料翔实丰富,分析鞭辟入里,引证得出结论,如同水到渠成。
从人类起源的角度,探讨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如何发展出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制度安排。这一项社会制度的构建,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在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由内婚制向外婚制过渡。外婚制建立有多种解释,其一是理性力量,是人类对秩序的认识,对内婚将对群体内部关系产生致命伤害的认识,而绝不是对外婚制将提升后代体质的认识。其二,是情感力量,即人类的性倾向,喜欢陌生女子超过一起成长起来的女子。
于是,一夫一妻制促进人类的繁衍,保证生育和存活。而随着人口的激增,人类无法再依靠旧时的狩猎采集方式讨生活,在促进农业发展时,人地矛盾出现,由此产生了无穷多的副产品。
文字、造纸术、活字印刷、雕版印刷便是重要的副产品。西方重辩论,中国重文字。这种差距背后,是社会制度的深层影响。比如中国的科举制,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辩论,口语与文字并重,分别造就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样的人物。从宏观上来说,口语与文字并重,也造就了人类古代文明的最高峰。
造纸术的发明,很可能源于以树皮为原料制作\树皮布\的影响。其后,中国出现活字印刷术,出于经济选择,雕版印刷术代替活字印刷成为主流。这些并为有计划、有目的为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而出现的发明,却共同为文化提供了必备的土壤。
语言、文字、纸张、印刷术,使书籍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行文到此,全书关于\文明是副产品\的讨论也结束了。但是,人类无计划、无目的创造了这些衍生品,有一个疑问,那么,在这些衍生品出现之前,人类真正想创造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