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解读》读后感1400字
<竹影拂水,水无痕>
月亮,厚藏流照,已几夜不现。星子,依旧挂于高窗,却隐没寒光。几日里,夏日沸腾热燥,京城暑气,如浪而来。
而杏树,星光下,摇晃粉墙疏影斑驳。一池皱水,透过树叶,闪闪流波。风声随和,暑热渐渐退下。
清晨的四碗茶,已抵不住,外境热燥,不到傍晚,就已干涸。心之源泉,在哪儿?
昨日,读赤松居士<心经解读>。对影修偏,渐生清凉。心田,甘泉淋灌。心,归回中道。不偏、不执、不持,如是而来,如是而去,便是源泉。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真实不虚!
提婆说:「如果沉溺于世间的欲望追逐,必定会有苦;对世间生起厌弃之心,也就会追求灭苦之道。菩萨无欲可执,不厌世间,所以不见有苦集可舍,也不见有苦灭之道可求,超脱取舍之心,持于中道,苦乐两忘。」
那只笼中鸟,终还是复返自然。毕竟,它不是笼子的一部分,它是它自己的全部。清晨依旧放歌,似乎润了茶香,自在又烂漫,溪泉清流,叮咚流响。
榴树下,两丛剑兰,曾花苞润白,穿成硕串,若朝圣经幡,现已谢落。而榴花朵朵,摇情满树。
一周,五个白天,进城工作,换取米面碎银。还有五个夜晚,两个昼夜,则细细品读闲暇,善待自己,一洗一扫,一茶一食,一书一卷。
三白君沈复,细观露珠一点,于兰蕙、芍药、初笋、稻上,进解人之元气,夕现而朝敛。我亦体悟滴露,可是自知、自惜、自爱、自理与自足所凝聚成滴?滋润出独立又完整的生命!
「夕看露颗上梢行」,滴露可观照。懂自己,方解他人,悟真存,便不肯为虚假泡幻所劳役。世事俗情,即便生出热毒,过而不染即是。
放下手中自持、心中挂碍,悠然行于中道,自由自现。得与不得,乐与不乐,智与无智,情与不情,又如何?佛说:解脱。道说:归真。心说:还我本色,安我自在。
<心经>:摆脱一切概念束缚,真实不虚!而概念,就像霾一样,不知何时侵了心空。又化作网,僵硬成茧,牢牢困住心之灵动。
老子也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解构所学,化去概念,还心之本真,人之本色!
在真与虚,实与名中,我们看到概念所建构的世界,如幻梦一般,便懂了「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与「我爱你,与你何干」。
这一生的路,最长情的陪伴:是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前者是为善待,后者是为提醒,寻找所依赖的替身,如同攀附自己的影子。
懂得了「与你何干」,也能领会「与我何关」,放下我执,也就不再赖他,知行知止。安·兰德示范了斩断对独立个人所附加的所有牵绊,归还每个人以同等的尊重与自由。做自己,不刻意。成无心之心,无智之智,无为之为,无情之情,便会腐败中生出莲花。
榴花在<红楼梦>中,是元春代表花,也是红极的贾家家族意向,可惜,无法供养的,便是这家族的野心膨胀。
榴花开且落,望闻它,感应它,依旧是自己的刹那,于榴花何干。更不必以为,榴花感受到你的眼光,你的心境,因为这于你,也是一点不重要。不供养别人的眼光。
壶中沸水,在热炉上扰动,冒着热气,壶身颤动作响,何似热沸而不安的心动?!想必那难耐的熬煎,心亦不堪吧?
今晨,换了白茶,于沸水浸泡中,生出清淡茗香。体会一番「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吧。
心,舒展,成原本的样子,影子不说谎。
其实,对待别人的方式,正是对待自己的方式,反之亦然!
风起,吹皱一池水,竹影拂水,水却无痕!
南园的樱桃,红了两树。摘樱桃的人,也该归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