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读后感800字
难得的好书,真可称为80年代北京城的“清明上河图”。
洋洋洒洒26万字记录了钟鼓楼附近老北京胡同内的人民一整天的生活方式。一天如此,一年如此,生活就是这样不断的重复着……
这样的写作方式挺吸引我的,以一天的时间为轴线,每个节点不断的向外发散,构成一幅北京城的“清明上河图”,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钟鼓楼已成为古迹伫立在北京城中,真想过去看看,一睹其光辉岁月。
记得文中一段话提到,文化需要传承,就像我们知道父辈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没有父辈祖辈的讲述以及文字的记录,我们很难想象祖辈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需要传承。
看书时,本想对其中典型人物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看完后,发现生活还将继续,岂可一言以概之。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匠人精神,老一辈的荀兴旺师傅和年轻一代的路纯喜。荀师傅是个修鞋匠,一次,帮一位妇人修完鞋,可妇人却觉得2毛钱的费用太贵了,只想给1毛,最后荀师傅分文不取,因为2毛钱是手艺钱,补鞋的布料不值钱,匠人在乎的是手艺。路纯喜是个厨师,虽然家世不好,但特别勤劳踏实,在薛家婚礼上也是尽心尽力的为他人着想,自己受委屈也不在乎,看着宾客对自己的厨艺赞不绝口,也是开心的不能自己,同样也不在乎那点红包,匠人在乎的手艺。虽然匠人精神在现在很难见了,但还是值得敬佩。
这事给我的启发很大,工科出身的我虽然很难像他们那样不求回报,但我至少可以学习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尽善尽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做不成匠人,做一个手艺人也是不差的,未来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好,就像荀师傅和路纯喜一样。
想说的话,作者在文章最后也帮我说了……
文章的结尾也是一大亮点,生活还将继续,每个人的命运也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来揣测未来,别人我不敢说,卢宝桑这辈子也就这样啦……
好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