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王宝强、郭富城、张震主演)》读后感800字
我曾写过这样两句诗:
上山乃为小天下 下山乃为省吾身
是某次游南京紫金山后所写。这两句都脱胎于《论语》,一句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所以说到底,我还是被千百年来一家独大的儒教所支配的人,而儒教提倡的,自然是入世济民。
《道士下山》所表达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入世修行的过程。有两段印象深刻的情节:
一是何安下在灵隐寺观持国天王像心生感悟,认为历经世事方可激发心灵。而之后看到周西宇,竟觉得他有些像持国天王,这是因为他把历经世事的感悟具化了,而这个点就在周西宇身上。假如是别的人,则是别的人像天王;而人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天王的影子。恰恰周西宇也梦到持国天王入梦中弹琵琶,则是作家的笔法清晰,写画了一个首尾衔接的圆。
二是大痴发菩萨愿下山,尚未入世,已死一遭。第一次看这里,如梦似幻,不知真假,所以悲惊交集:以为上天不让大法力者如愿,或是法力终究虚幻不真。三年后何安下重逢大痴,看到的是一个被名利腐化的庸人——“大痴惨然一笑:‘等佛之力,不过是如电如露的幻影。’”——他的法力终究消失了。记得之前段远晨让何安下收服狐狸精时曾言心正比法力更重要,看来大痴菩萨下山历世,终究躲不过名缰利锁的束缚,则菩萨重入轮回。如电如露,不只是法力,更是出世入世中的人生。很佛教的情节。败笔则是大痴观戏重获法力。我写,不会这样写。失去法力,却顿悟成佛,都比重得法力要好。法力终归虚幻世界中的虚幻表象。究竟真实——要得到的是这样。
小说结局很突兀,戛然而止,后续如何?人物们的归宿,只有如松是圆满的,毕竟他是以一个先知、开悟者的身份贯穿全文,圆满始,圆满终。
总的来说,《道士下山》讲入世,以佛为经,道为纬,自然有别于我所写的儒家诗句。入世是修行,终究是要回到山上去。所以还是我曾嗤之以鼻的两句歌词契合他们:
上山是为了下山下山是为了上山
说不定这样的句子,才有真意在。这本书读过两遍,也许还有第三遍。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