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黄仁宇

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到《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这本书呢?此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陈学霖、赵世瑜、朱学勤、杨念群、江晓原、萧功秦、商传、樊树志、毛佩琦、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花了比较长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所以就简单写一下感想,只做精简,不做铺开;

首先这本书讲什么?

万历皇帝(朱翊钧)十五年,即1587年所串联起来的一位皇帝与五位大臣的故事,而通过对五位大臣的剖析和皇帝的解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上层组织和社会矛盾,成为了大明王朝从盛而衰的转折点。

张居正:他颁布新政、力图改变文官集团的腐朽之气,同时整顿经济,强化边防军事力量是一名很卓越的政治家,但同时步子迈得太快,同时执政法律过于一刀切,最终带来了身后被清算;申时行:是本书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人物,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个人,才发现他将中庸之道运作得非常娴熟,用妥协和调和的态度,来换取国家暂时的安宁,但即使做了一些安排和调整,可是对国家的发展和进度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虽然很多人推崇中庸之道,但本人更喜欢轰轰烈烈而活;海瑞:一个神奇的存在,其实更多是跟家庭成长环境有关,获取了很大的名声,但不能被任重职,因为古板而不知道转弯的政策根本无法落地,所以一生都在高悬空中,所遵循朱元璋时代的法却不懂变通,只能苦闷不得志,太高的标准和道德要求其实对干实事来说更多是一种障碍;戚继光:一代名将,以前课本上只看过他的抗倭寇,但不知道他还是蓟州总兵,建立了一支带有私人武装的强大国防部队,来守护国家,但在处事上也因为圆滑而受到争议,其实是情商高啦,只是晚年凄凉让人惋惜,国家没有对英雄给予圆满的回报;李贽:原谅我之前还真没接触过这位人物,但整个文章来说这位的争议和矛盾才是最大的,他鄙视那些假道学和伪君子,但也做不到和传统完全决裂,就如同一个夹心饼干一样,更主要是各种不切实际,看到他的经历好心累,思想上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只能顺着心中所想,很多时候更以博得名声为荣,但同时也佩服他一点就是思想上超越了那个腐朽的社会思维,还是蛮有点现代化思想的,就是生不逢时,导致牢中自刎也是惋惜;最后就是万历皇帝了:一个被文官操控,又时不时抗争,而又消极逃避的复杂人,他少年时应该是立志做一名好皇帝的,热血有着青春梦想,特别是求雨部分为国家殚精竭虑,可后来由于文官的操控,意识到手中的权力不仅不是万能的,还会带来无数的烦恼逐渐失去进取之心,尤其是以立太子为例,不能想正德皇帝那样抛开一切去过自己的人生,所以当皇帝也是很不容易,复杂的心情对万历。 好了,人物总结完了,以后重温时再拓展就是了!而从整本书来说,作者提出了一种“大历史观”,书中最后的总结尤为精彩,作者觉得明代制度只注重维持国家的基本生存,但不重视商业以及民间经济体的发展,也不重视国防军事和技术,,政府和官僚披着道德的外衣假公济私、粉饰太平,所以被动守成而进取之心创新不足,导致了种种社会矛盾迸发,从而导致了明代最终走向衰亡。

我会觉得看历史书就是这样的一种格局,从点入面,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人物的人生,你能够让自己的胸怀容纳更多,人的一生很短暂,但历史很宏大,从宏大的历史中找到填充和提升自我的部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还是多读历史书,多思考,多包容,多拷问,多总结;善良是要有的,但生存也很重要,技术驱动变革,人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看完书消停了几天才决定重新编写上次的书评,因为上次由于某些不知名的不可控原因导致书评发送失败后直接消失了,真的真的很气愤,当时也没有了重新编辑的想法。两三天过去以后的今天,正巧实验室停电,手头上没什么要紧的事情,想想还是重新编辑一次想法留一下印象吧。

看这本书的动机在于他的名气,不知何时开始的风靡,想着既然这么多人说好,那大概也是不差的,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书不错,但是遇到我这样一位文史知识薄弱的读者来说应该是刚刚好的程度。书中的内容也确实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有些杂乱,但欣慰的是作者给每位人物开了专栏,这样读起来也比较有主体的目标,可这样的话读者对于年代的的掌控力就会稍显薄弱了,我刚好是这样的读者,读完仅是记得人物专栏,对于年代的流逝以及同时代的人物没有多大的印象,大概也是与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关吧。

在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就是戚继光的作战才能与万历的无为而治以及申时行的远见卓识了。当看到戚继光的几乎是现代化的作战以及练兵的计划时不禁感慨时代以及社会对一代英雄的限制,时代成就了这样的一个天才,却也限制了这位将领后继的成就,这位孤独的将领拥有看准妥协的无法避免与善于协调矛盾的能力。说到万历皇帝,如果说大家都称赞他的无为而治,那我可能是个特例,对于万历的无为而治,我感到的只有愤怒后的无奈,君弱臣强的情况下万历选择无为而治是出于无奈,可从下位者的我们来看上位者的这样两手一摊不作为的举动,失望是会有的。最想说的便是申时行,这样一位又爱又恨的大臣,钦佩他的远见卓识却也不喜他过于圆滑甚至可以说处处妥协的处世之道,现在或许还能在某些管理书上找到与申时行的管理方式,也可以在目前的官场上以及工作关系网中看到类似申时行这样处世的人,他具有对时代整体发展预测的眼光,却也过于懦弱不敢得罪其他人,这样的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判断,比如说他对努尔哈赤的宽容,导致后来此部族的发展壮大,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回顾历史就是这样,一方面自己打开上帝视角对别人品头论足,一方面也知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存在什么永远的缺陷与完美,或许会因为某些细微的事物的影响,缺陷会引领事情往完美的方向发展,某些几乎完美的计划也可能会因为那些细微的事物的影响成为历史发展长河中永久的缺陷。人生渺茫,如蝴蝶效应般,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此刻所做下的一个不起眼的决定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3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1000字

    史实是太残酷,让人锥心绞痛。也是一场炼狱,让人心驰神往。_题记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过这本书我才知晓历史的温度,作者的情…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7K
  • 毅力乃成功之本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毅力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惊人的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而…

    读后感 2022年6月13日
    160
  • 兔子坡读后感600字

    你们读过《坡》这本书吗? 我不仅读过,感触还挺多。合上这本书,我心里更深不疑,和人是要彼此依赖和信任对方的。 随着小乔奇带来的喜讯,新人家就要来了!这个消息立刻传遍整个山坡。小动物…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93
  • 读《戴小桥全传》有感300字

    里,读了《戴小桥全传》后,我体会到书除了能带给我们知识外,还会有无尽的快乐,这本《戴小桥》就是这样一本述说童年的快乐书籍! 童年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捧起…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90
  • 学而优则仕——《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学而优则仕——《曾国藩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点评! 前言: 进入读书篇,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古代当官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文章大家,学问大家。当官的文采很差,也就在本朝建国时期的独一份吧…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30
  • 《京华烟云》读后感500字

    看完了京华烟云了,很不一样的感觉。最后的木兰还是在抗日中融入群众了,以牺牲自我的诗意为代价。这似乎是一种宿命,但是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只是觉得悲怆,历史和个人往往是冲突的,但是最…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