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增补版)》读后感3500字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小记
一月,我阅读了《浮生六记》一书,有句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贤妻良母,这句话形容沈复和他的淑姐再恰当不过。虽然本书是文言文的形式,个人觉得,文字却不那么晦涩难懂,因为描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琐事,读起来就不觉得枯燥无味,我是先自己阅读,读不懂的再看看译文,获益良多!
《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有人为其增补两记《山中记历》、《养生记道》。尊重原创,我只阅读了前四记!
1.闺房记乐
据沈复回忆,他小的时候就与金沙的于氏定亲了,可是女方八岁就夭折,后来娶了一位陈氏的姑娘,也就是后面所写的陈芸,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她是沈复的妻子,也是沈复舅舅的女儿,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淑姐聪慧,心灵手巧,女红又做的极好,“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这个极高的评价,也是对爱情的从一而终的坚守!
她是可爱的,会偷偷给沈复留着粥和小菜;她是聪慧的,会自己吟诗,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会与夫君谈论诗人;她又是通情达理的,愿意把饰品无私的奉献出来解婆婆燃眉之急,也安慰夫君今生不能一起远游,来世再一起去;她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与俞六姑和王二姑关系较好;她还是灵巧的,会做好多的手工活;她更是幽默的,会女扮男装和沈复一同去庙里。
整本《浮生六记》,正如译者张佳玮所言,第一章的“闺房记乐”是本文的精华所在,而芸娘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2.闲情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此一段描写选自初中语文必背课文《童趣》,当时学习的时候,觉得沈复这人一定很有趣,也一定很懂得生活。
沈复非常珍爱兰花,如同拥有一块珍贵的拱璧。当时,他供职幕僚,游历在外,芸娘总是亲手给它浇灌,花和叶子都长得很繁茂。没到两年,一天早上就突然枯萎死掉了,拔起它的根部看看,根都白得像玉一样,并且兰花的芽也都暴起了。后来发现是被人用开水给烫了,从此誓不植兰!
而芸娘,她希望能够与夫君一家人“一室雍雍,悠游泉石”,她渴望过陶渊明那样与世无争的生活,归隐田园,半耕半读。
在这一节中写了很多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详细记叙了每一种花草的养植之理,可以作为园艺的参考书目。其中,也写了在萧爽楼和好朋友吟诗作词,行令赏花的琐事,当时有杨补凡,名昌绪,擅长画人物肖像;袁少迂,名沛,擅长画山水;王星澜,名岩,擅长花鸟画。朋友们也体谅他们夫妇生活的经济拮据,所以常常帮助。这些描写足矣看出沈复夫妇的闲情逸致和恩爱之情!杨补凡为他们夫妇二人画了一幅戴花的肖像,神情画得惟妙惟肖。芸也极其珍惜此画!
沈复喜欢喝点小酒,不喜欢太多菜肴。芸娘就为布置了一个梅花盒,里面放两寸大的白瓷深口小碟六只,中间放一只,周围放五只,用油灰和漆固定好,它的形状像梅花。读着都觉得这个小盒子很美很美!
夏季荷花开放时,都是在夜晚的时候含苞,在清晨的时候绽放。r芸就用小纱布口袋撮一点点茶叶,放在花心。第二天一早再取出茶来,用雨水烹泡,香韵尤其精妙绝伦。
3.坎坷记愁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读到这一句,不禁跟着作者怀念的笔记伤感起来!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芸娘的才华却为之后遭遇的变故埋下了伏笔,父亲说:“媳妇既能笔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而婆婆却认为芸在给夫君和公公的信中说三道四,对其恨之入骨!沈复想为她解释,芸娘却顾全大局,说:“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乾隆年间,纳妾是极其正常的。她公公想要纳妾,故让芸娘物色,不想,芸娘给他找的却是个妓女姚氏的女儿,也因此让她在婆婆那里遭了嫌弃!
后来,连公公也跟着排挤,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且称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谬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苏斥逐,汝若稍有人心,亦当知过!”沈复怕芸寻短见,马上赶回家处理!后夫妇二人被父亲逐出家人。这时候芸的娘家已经是母丧弟游,无所依靠,芸娘本来就身体不好,又遭憨园薄情伤害,更加伤心不已,还好一路都有夫君陪伴!
沈复与芸娘有个女儿叫青君,有个儿子叫逢森。隆冬无裘,挺身而过一家子人的生活更是不堪!后来为了维持生计,芸娘给人绣《心经》,久视伤血,芸本来就患有血疾,绣完了之后病情更加重了!沈复父亲的说的话更是不堪入耳——“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伍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退必首汝逆矣!”无奈之下,他们夫妇把十多岁的女儿青君给了表兄王荩臣的儿子韫石做童养媳,儿子逢森和朋友去学了贸易!两个人为了躲高利贷便搬到了乡下华夫人家!
离开前一晚上,逢森早早睡下,芸娘最后悲哀地劝自己的女儿青君,好好守妇道,千万别学我啊!她说——“汝母命苦,兼亦情痴,故遭此颠沛,幸汝父待我厚,此去可无他虑。两三年内,必当布置重圆。汝至汝家,须尽妇道,勿似汝母。”
第二早,欺骗儿子逢森要出门就医,便出了门。逢森忽大哭曰:r“噫,我母不归矣!”青君恐惊人,急掩其口而慰之。当是时,余两人寸肠已断,不能复作一语,但止以“勿哭”而已。
在芸娘要断气之前,她交代要再娶一人与君为伴,沈复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深情满满,感人至深,“芸娘执着我的手,看上去还有话要说,但只能断续说‘来世’二字了。忽然她开始急速喘气,住了口,两目瞪望着我。我千呼万唤,她已不能说话了,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一会儿,她的喘息渐渐细弱,眼泪逐渐干了。”嘉庆八年三月三十日,芸娘灵魂缥缈,香消玉殒,一代佳人,就此长逝。
后来沈复回忆起芸娘,尽是满满的愧疚与感伤,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他还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俗话说“恩爱夫妻不到头”,像我们,就是前车之鉴啊。
芸娘死后,沈复按其遗言安葬,又收到女儿青君写的父亲去世的丧信,连连不幸,悲痛欲绝,回了家里。又有人上门讨债,他不卑不亢说:“我所欠的钱自然会归还的,你们快点退下!”他们都很听话地退出去了。不想后来兄弟却说说自己是为了分才产才回家,无奈加气愤,“兄长虽然是不孝之子,但并没有无端作恶,虽说我已过继他人,可我从来没有得过什么财产。这次奔丧归来,本想尽人子之道,怎么会是争夺财产而来呢?男子汉大丈夫最重要的是要自立自强,我既然孑然一身而来,自然也会孑然一身而去!”叩首辞别了母亲,跑去告别青君,打算在深山里隐居,学传说中的赤松子飘然求仙于世外。
朋友夏南熏、夏逢泰前来劝阻我:“家里人这样对待你,固然让人愤怒,虽然你的父亲去世了,可是你的母亲还健在,妻子去世可儿女还没有成家立业,你竟然想飘然出世,能安心吗?”他下定决心要走,做朋友的帮助下他住在寺庙,每天与僧人一起画画,不闻不问。
琢堂听了沈复儿子逢森去世的消息后,也为此感慨长叹。他把一个小妾赠给沈复,沈复又重新进入春闺梦乡。从这以后,我又饱受这世间的纷纷攘攘,不知何时才能梦醒啊!也因这几句的记述,有书友评论说沈复就是个渣男,口口声声说爱芸娘,芸娘一死,儿子一死,另纳他人为妾,为曾用从前的日色变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为他辩护,不想书友接了一句可是,可以纳很多妾,呜呼!我竟无言以对!至于世人对沈复的误会,对于他对芸娘的感情的评价,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4.浪游记快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以后的日子,是在游山玩水中度过,三十年以来,他没有去过的地方只有四川、重庆和云南。这一部分是争议最大的!
沈复和蒋鸿干去过寒山,又跟着老师蒋思斋去了扬州。我曾收听过一家茶馆宛央播讲的特别节目《秦淮八艳》,里面的八个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那是个纳妾盛行,歌姬盛行的时代。如果懂得了这些历史背景再去理解沈复与喜儿的纠缠,就不会觉得他渣,他对不住死去的芸娘了!
在他穷困潦倒之时还有朋友鼎力相助,有芸娘不离不弃,固然有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他热爱自然,喜爱花草,懂得插花盆景,称得上是行家!老师张兰坡临终前送其一盆上等兰花,可见其人不俗!他酷爱旅游,算得上是旅游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