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习俗》读后感900字
松本清张的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人性最阴暗的一面……他向来不满足于传统推理小说的诡计解谜,在作品中加入了社会写实内容、人类的欲念和犯罪动机分析,从而开创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之先河。
——《环球时报》
松本清张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实际存在着许多的“潜规则与黑幕”,而当时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对此熟视无睹或者将其当作禁忌。松本清张以推理小说的形式,从正面以他特别的写法描写“社会的腐败和权力的疯狂,以及强权者的非人性”。
——《维基百科》
我认为探讨犯罪动机和塑造人物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此刻心理状态就形成了犯罪的动机……除了动机还应加上社会性,这样,推理小说的发展性就广阔了。
——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并称那个时代的推理界三大巨头还是有道理的。也许有的朋友觉得读起来不够过瘾,因为没有华丽的语言,血腥的场面,肮脏的诡计。可平淡真实的叙述,依然会成为著作,流芳百世。
篇幅不长,并且是开放式结局,《点与线》中的CP警察档也陆续登场。必须要佩服三原敏锐的直觉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果现在更多这样的执着,很多积压的案件就有希望了。为什么你就是像犯人?因为你遇到一个精神力超100的警察。
作为推理小说的写法之一,犯人在情节展开伊始就出场,再由警察撕下层层假面、揭示真正的案情(也就是杀人动机和手段)。在此过程始终保持高度悬念感,还要关照到嫌疑人的内心呈现,使其成为一个真实可信的犯人,牵引读者跟踪情节。这种大胆的写法,在松本清张的书里出现,让我佩服他对1962年日本读者阅读能力的尊重。
没看松本清张之前,你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大家称他为“日本国情的教科书”,如果从《时间的习俗》开始读松本清张,你会看到日本民俗的生动描写,年复一年的民俗活动如何被犯人利用,还有书中反复出现的航班时刻表、列车时刻表,看到最后一页,赫然印着“文中的列车、飞机时刻表,均为昭和三十七年十月的真实时刻表”。莫名地感动了,严谨的松本清张不单单在创作推理小说,更是在向我们呈现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的真实日本以及生活在那时的人们。
穿越时空,文学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