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伊万》读后感_900字

《傻瓜伊万》读后感900字

这个乍看起来让人无法相信出于托尔斯泰之手的童话故事,最终还是通过一些细节处的笔法、以及“傻瓜伊万”“傻”的方式展现出了托尔斯泰的个人特质。

故事的结构相对简单。一方面,故事采取了类似于三只小猪的设定和在童话中非常典型的重复叙事。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引入了妖怪这种超自然的动因,故事中的戏剧成分都起源于超自然动因,如把麦秆变成士兵、把树叶变成金子等等。有趣的是,戏剧成分虽来自超自然动因,却终结于自然的、人性的方面。例如,同样是大量制造金钱引起通货膨胀的计策,在塔拉斯的王国里可以奏效,在伊万的王国里却毫无效果。三兄弟的命运差别最终归结到了人性上。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童话故事。

傻瓜伊万的“傻”,体现在他不属于、也不认可人间被公认的某些秩序,例如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金钱是通货而不是一般商品、人应当优先为自己考虑等等。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托尔斯泰完成了一种对于社会运作方式的现象学还原:他揭示的是哪些信念是必要的,而哪些信念仅仅是偶然的、并且细看之下大有问题。这是一条富有基督教气质的路线:耶稣作为一个“神圣的愚人”,实现的也正是这种现象学还原。不仅如此,在傻瓜伊万的身边还聚集起善良愚人的社团,体现出一种卢梭式的有关半文明的原初状态的理想。这种理想的预设在于:可能有一个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状态,终结这一状态的恰恰是文明的过度发展。

矛盾的是,托尔斯泰并不像卢梭那样拥有对技术发展的警惕。卢梭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自恰,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高尚被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所终结。而托尔斯泰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在篇末,劳动人民轰轰烈烈地搞生产,建立起工厂企业,山乡面貌日新月异——而在如此巨变之下,伊万及其身边的愚人要怎样才能维持那种原始基督教式的人性?托尔斯泰的矛盾,也许恰在于他一方面深陷一个技术化了的时代,一方面又有着俄罗斯性格中对农奴的半开化状态的思乡病;前者搭载在线性时间之上(正是这种汲汲于功利的线性时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只有伊万们而没有塔拉斯和老妖们的世界是停滞的,没有故事可言),而后者恰恰会被这种线性时间所消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5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国童话》读后感300字

    《中国童话》读后感300字: 我们的毛泽东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曰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阵子我就一直在读巜中国童话》这本好书。 这本书是由女作家黄蓓佳写的,由巜牛郎…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6
  • 锐利的刀剑――欣赏鲁迅杂文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使用文字作为武器,向黑暗的封建社会和人民的愚昧发出挑战,将中国人民唤醒。在他写的所有文章中,我觉得杂文是最有力的、最尖锐的武器。 我曾…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16
  • 保姆蟒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最近迷上了沈石溪的作品,其中保姆蟒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作者当年在西双版纳的时候因为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给他介绍了一只蟒蛇来当保姆!保姆蟒不仅能帮他照顾好孩子,还可以用尾…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29
  • 《牡丹亭》读后感_1000字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杜丽娘游花园梦见柳梦梅后,相思成疾,香消玉殒后,与柳梦梅人鬼相会,后杜丽娘得以还魂。二人自媒自婚,私定终身。柳梦梅受妻子纸之托,战乱中去寻岳父,又被岳父…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14
  • 《幼儿工作者的视野》读后感心得体会

    《幼儿工作者的视野》读后感心得体会: 《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是日本作家津守真的作品,由中国翻译家刘洋洋译。 津守真:1926年生于东京。1948年东京大学文学部心里学科毕业,同年担任…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47
  •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2000字

    做最好的自己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这个,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窗边的小豆豆》的书。这本书是由日本儿童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女士根据自己童年时代的亲身经历写的,在日本…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1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