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_900字

《沉思录》读后感900字

追求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你追求善,就会失去本性中的善,你追求恶,但你的本性是善,所以也会失去恶。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而是回归。超越认知,圆融矛盾,回归本性。

以本性观照世界,以认知感受世界,在矛盾中浴火重生,在本性中得自在人生。

马可·奥勒留,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纯粹的哲学家。

本书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也是使我将其读完的理由之一。只是越到后面,其观点的自我矛盾之处越多,甚至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从书中可以看出奥勒留一直在逃避痛苦与烦恼,追求正直与善良。

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哲学家却有些不正确。因为奥勒留一直在强调宿命,既然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神灵的旨意,又何必逃避?又何必追求?坦坦荡荡地接受这一切不是更好吗?

在书中后面部分的阐述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思想上的麻痹,而非思想上的升华。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种必然的法则——即变化,永恒不变的变化。用奥勒留的话说,那就是宇宙本性。

很显然,本书的主要观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即以一种必然法则为出发点。

也正因为以“必然”,以宇宙本性为出发点,使得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使得人的思想变得无足轻重,乃至麻痹了又有何不可呢?

我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人之所以与花草树木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思想。如果思想被麻痹了,那人和石头又有何区别?

当然,我们确实需要认识宇宙本性,但我们大可不必从宇宙本性出发寻找解脱之道,我们大可以从自我出发,以本性照破事物表象,体察其本质,最终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

我们不需要追求什么,也不需要逃避什么,我们更不应该去制造矛盾事物,去分化事物。

我们要做的是,从一而始,从一而终,而中间就是我们认知、觉悟世界的过程。

我们能否回归本性,就看自身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超越认知的觉悟,以认知去觉悟,得到的是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分化,永远也不可能从一而终。

与其做个思想上的麻木者,不如做个思想上的豁达者。

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应默默忍受,而是从心出发,去主动顺应,去与之圆融和谐。

虽然,看到后面,个人不是很认同本书的观点,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反思之处,它依旧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著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5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600字

    【第1篇】 想必大家对法国作家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并不陌生吧?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使我如临其境;主角尼摩船长的神秘同样吸引了我的目光…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02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18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800字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下笨功…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29
  • 读《三体》后感400字

    【第1篇】 让善意的花,开满整个宇宙 ――读《三体》后感 ,我在许多人的推荐下一口气读完了《三体》三部曲,感触良多。 最初震撼到我的,是“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靶子上每隔十厘…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35
  •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后感550字

    里我认识了一位幽默风趣的阿姨,她的名字叫杨红樱,她有一支神奇的笔,笔下的孩子活灵活现,又像是我们的老,又像是我们的新。就拿《漂亮和坏小子》这本书来说吧,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趣,故事中…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113
  •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1500字

    “苏军躲在地下,缓慢然而不断地把自己的战壕向德军推移,像这样在石头般的冻土中推进,其中就有一股笨拙而强大的劲头儿。似乎是土地本身在移动。”小说中的这段描写仿佛可以概括这整本书的叙述…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51
  • 余华活着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讲述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他的人生就像翻倒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千滋百味;又像六月的天,风云突变,反复无常。使得我在读书的同时,…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0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