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_900字

《沉思录》读后感900字

追求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你追求善,就会失去本性中的善,你追求恶,但你的本性是善,所以也会失去恶。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而是回归。超越认知,圆融矛盾,回归本性。

以本性观照世界,以认知感受世界,在矛盾中浴火重生,在本性中得自在人生。

马可·奥勒留,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纯粹的哲学家。

本书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也是使我将其读完的理由之一。只是越到后面,其观点的自我矛盾之处越多,甚至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从书中可以看出奥勒留一直在逃避痛苦与烦恼,追求正直与善良。

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哲学家却有些不正确。因为奥勒留一直在强调宿命,既然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神灵的旨意,又何必逃避?又何必追求?坦坦荡荡地接受这一切不是更好吗?

在书中后面部分的阐述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思想上的麻痹,而非思想上的升华。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种必然的法则——即变化,永恒不变的变化。用奥勒留的话说,那就是宇宙本性。

很显然,本书的主要观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即以一种必然法则为出发点。

也正因为以“必然”,以宇宙本性为出发点,使得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使得人的思想变得无足轻重,乃至麻痹了又有何不可呢?

我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人之所以与花草树木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思想。如果思想被麻痹了,那人和石头又有何区别?

当然,我们确实需要认识宇宙本性,但我们大可不必从宇宙本性出发寻找解脱之道,我们大可以从自我出发,以本性照破事物表象,体察其本质,最终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

我们不需要追求什么,也不需要逃避什么,我们更不应该去制造矛盾事物,去分化事物。

我们要做的是,从一而始,从一而终,而中间就是我们认知、觉悟世界的过程。

我们能否回归本性,就看自身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超越认知的觉悟,以认知去觉悟,得到的是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分化,永远也不可能从一而终。

与其做个思想上的麻木者,不如做个思想上的豁达者。

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应默默忍受,而是从心出发,去主动顺应,去与之圆融和谐。

虽然,看到后面,个人不是很认同本书的观点,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反思之处,它依旧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著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5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嘭嘭嘭》读后感800字

    爱的力量如此神奇 ――读《嘭嘭嘭》有感 里,我读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嘭嘭嘭》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嘭嘭嘭”是什么?作者设计了一个“悬念”,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吸引我一口气读…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176
  • 蝉为谁鸣读后感1000字

     蝉,一种微小而不起眼的生物。每至,总会听到它们的嘶叫声,即使入夜也丝毫不肯放松,好似莘莘学子奋斗于此。这个是初三之前的最后一个了,故显得十分忙碌,然而百万学子不敢停一下…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352
  •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 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认认真真的想了想,我是如何开始喜欢上毛姆的。这是无意中我的同事跟我提到了《月亮与六便士》,她说:“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及的梦想…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32
  •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500字

    《诗歌里的平阳》读后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任老师的诗集《诗歌里的平阳》。这本诗集内容很丰富,有写寄托作者思乡之情的,有写平阳地方特色的,还有写作者内心世界精神活动等等。 我最喜…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5
  • 读《心中的顽石》有感400字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块看似很大的石头,也只不过很脆弱,只要你有信心,什么事都会变得很简单,就像我背课文的时候,有一课很长,一下子着了两页之长,我叫苦连天,说我背不过,我…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112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400字

    永不言败的家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茨威格曾经说过:“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超过它。”这就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 茨…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9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