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_900字

《沉思录》读后感900字

追求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你追求善,就会失去本性中的善,你追求恶,但你的本性是善,所以也会失去恶。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而是回归。超越认知,圆融矛盾,回归本性。

以本性观照世界,以认知感受世界,在矛盾中浴火重生,在本性中得自在人生。

马可·奥勒留,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纯粹的哲学家。

本书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也是使我将其读完的理由之一。只是越到后面,其观点的自我矛盾之处越多,甚至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从书中可以看出奥勒留一直在逃避痛苦与烦恼,追求正直与善良。

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哲学家却有些不正确。因为奥勒留一直在强调宿命,既然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神灵的旨意,又何必逃避?又何必追求?坦坦荡荡地接受这一切不是更好吗?

在书中后面部分的阐述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思想上的麻痹,而非思想上的升华。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种必然的法则——即变化,永恒不变的变化。用奥勒留的话说,那就是宇宙本性。

很显然,本书的主要观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即以一种必然法则为出发点。

也正因为以“必然”,以宇宙本性为出发点,使得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使得人的思想变得无足轻重,乃至麻痹了又有何不可呢?

我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人之所以与花草树木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思想。如果思想被麻痹了,那人和石头又有何区别?

当然,我们确实需要认识宇宙本性,但我们大可不必从宇宙本性出发寻找解脱之道,我们大可以从自我出发,以本性照破事物表象,体察其本质,最终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

我们不需要追求什么,也不需要逃避什么,我们更不应该去制造矛盾事物,去分化事物。

我们要做的是,从一而始,从一而终,而中间就是我们认知、觉悟世界的过程。

我们能否回归本性,就看自身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超越认知的觉悟,以认知去觉悟,得到的是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分化,永远也不可能从一而终。

与其做个思想上的麻木者,不如做个思想上的豁达者。

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应默默忍受,而是从心出发,去主动顺应,去与之圆融和谐。

虽然,看到后面,个人不是很认同本书的观点,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反思之处,它依旧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著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5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萤火虫从此起飞》读后感200字

    火热的―《萤火虫从此起飞》读后感 读完《萤火虫从此起飞》这篇文章,觉得真有意思。我也让给我讲了一些关于萤火虫的知识。  今天,我跟爸爸说,我也给我们的班也取了一个名字,就…

    读后感 2022年5月31日
    356
  • 《自立》读后感500字

    《自立》读后感500字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求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书面封皮所写“假如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一切的追求终将流于虚无,如浮萍般永无着落。”自立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鼓励人们个…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43
  • 《爱的手碑》读后感400字

    读了《爱的手碑》这篇文章,让我百感交集。美德是什么,美德是善良;美德是尊重他人;美德是感恩;美德是同情心;美德更是无私奉献。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蒋志贵。这位28岁的打工小伙子,在一…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121
  • 《一千零一个愿望》读后感900字

    【第1篇】 愿望是什么? 有人说小孩子的愿望是很容易满足的,所以不免会轻视。但其实小孩子的愿望是纯真无邪的,发自内心的。这种最真实的情感在《一千零一个愿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小孩子…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99
  • 《贝丝的快乐农场》读后感450字

    《贝丝的快乐农场》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贝丝的快乐农场》。贝丝那不惧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贝丝还是个婴儿时,父母就已双亡,她的姑妈便将她收养了,在姑妈无微不至的呵护,让九岁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32
  •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3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天,我想再读一下小时候的童话,于是就读到了《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 贪心的人,虽然开始沾了点小便宜,但最终下场是…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