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读后感1100字
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东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我们大抵都听过,里面蕴含的道理我们也都通晓。前者是说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所以凡事别过于悲观、也别太过乐观,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后者说的是当面临两者不能兼得时,如何取舍。而我却从这两者中却又发现了另外的道理——舍弃(失去)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东西。
丢失一匹马,才能得到两匹马;摔断了腿,才能不服兵役;舍弃鱼,才能得到熊掌;……诸如此类。然则,对于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却仅有少数人能够做得到。
为什么呢?
我认为,是因为这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到达能影响我们行为的思维深处,没有成为我们的意识,没有成为我们的信念,而仅停留在记忆层,被当成和故事一样的静态信息被存储着。同时,舍弃可能带来的损失、痛苦和不适,却一直在“警告”我们,且这种“警告”又会被周边人的“好意”和“警告”所强化。所以,我们尽管闪过舍弃的念头,尽管有为获得另外一些东西而舍弃一些东西的想法,但是,最终我们还是会回归。这就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原因之一。也许在年老的时候,我们会感慨:曾经有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惜我不懂得舍弃……
经济学里有“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我们一般说的成本是会计成本,指的是已经实际发生的成本,跟生产和消费直接相关。而机会成本,指的是由于做一件事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价值。《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里面举了个生动的例子:
“假如你原来在政府部门上班,每年有10万元收入。现在你决定辞职经商,比如经营餐馆。每年的全部收入是11万元,会计成本是10万元,包括买菜、买肉、员工工资、税收和各种其他费用。你的会计成本是11万元-10万元=1万元。但是,经济学家认为你不但没赚钱,反而赔了钱,至少赔了9万元。因为,如果你的时间不是用于开餐馆,而是继续在政府部门上班,你就有10万元,现在只有1万元,所以,至少赔了9万元。问题出在你少算了成本,不能只算买菜、买肉等,为了开餐馆而放弃的收入也是成本,而这些没有算上。”
可见,你所舍弃的东西,就是你获得东西的机会成本。而你不愿意舍弃的原因,是你一直纠正于——不知道获得东西的利润是否大于机会成本。
PS: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果断舍弃掉苹果一系列没有特色的业务,才有后来颠覆性的革命性产品iPhone和iPad的诞生;杰克韦尔奇上任伊始,除了舍弃掉多余冗员,还要求GE的每项业务必须成为行业内的首一首二地位,否则会被砍掉,这才有了GE后续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