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丁小说全集)》读后感1700字
《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女性意识觉醒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在其出版《傲慢与偏见》后仅一年时间出版的,两者的风格却是不同,《傲慢与偏见》的风格明快写意,而《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风格却庄重质朴,颇有一番说教的意味在里面。
简·奥斯丁出生于1775年,病逝于1817年,《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于1815年,算是作者晚年的一部作品。因此,相较于之前的作品而言,虽说故事都是围绕着那个时代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主题的,但这部小说在写作风格上面会比较严谨一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更加的鲜明,善恶是非表现的更加极端。贝伦特夫人也就是主人公范尼·普莱顿的姨妈,虽然嫁入了豪门,却依然没有安全感,经常神经兮兮。诺里斯太太是主人公范尼·普莱顿的另外一个姨妈,因为是个可怜的寡妇,所以对待周遭的一切都显得非常的苛刻,特别是对寄人篱下的范尼·普莱顿更甚。
还有贝伦特姐妹,她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对待感情方面便不在那么单纯,会将经济物质看的较重,可却偏偏又很向往爱情,于是她们总是周旋与爱情与物质之间难以做出选择,对待周围的一切没有一点责任心,随着自己的心性活着,少了一点为人处世的道德感。从主人公的视角去看,小说里只有自带主角光环的范尼·普莱顿和她的表哥艾德蒙·贝特伦的三观交正。在17世纪的英国贵族里男尊女卑,这种思想有点像是我国封建时代对待女性的观念。简·奥斯丁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在她的小说里女性视角始终是她写小说的一个切入点。
《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在出版后受到了一点点的非议,这部作品与她之间作品的创作风格有一些出入,缺乏《傲慢与偏见》里女性对于爱情的浪漫情怀,女性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她们在对待感情与生活方面也有自己的思想与坚持,文章中的主人公不再会去被强权所压迫,不再会被利益所诱导,是一部代表女性思想慢慢复苏并崛起的作品。
简·奥斯丁以往的作品里的女主角大多都是集美貌与智慧,并且才艺出众的女性,而配角往往是一些任性胡作非为的女性,所以就显示出了女主的与众不同,让男主初次见面就怦然心动,从而开始一段热烈的追求,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但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里的女主人公范尼·普莱顿并不是一个才艺非凡的人,相反她并没有一点才艺可以拿的出手,唱歌、乐器、跳舞、作画等等那个时代代表女性才艺的几个方面她没有一样精通,也正是这样才会被贝伦特姐妹所嘲笑。
玛丽·克劳福德因为竖琴弹的很好,人又漂亮,思想观念较为新潮,因此赢得了艾德蒙·贝特伦的好感,而艾德蒙·贝特伦对待范尼·普莱顿只是将她当成妹妹一样来照顾,所以她只能默默在心里喜欢他,不敢表达出来。
如果故事就这么一直发展下去,那么肯定是玛丽·克劳福德与艾德蒙·贝特伦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由于玛丽·克劳福过于依赖物质,当她得知艾德蒙·贝特伦的理想是要当一名牧师时,顿时对他的感情便冷淡了下来。而当艾德蒙·贝特伦的哥哥生重病危在旦夕时,她一想到艾德蒙·贝特伦将会成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继承人时,又开始向他示好。
如此的反反复复才得以让艾德蒙·贝特伦看清楚事实,看清在物质面前她对他的感情的不坚定,而在此期间艾德蒙·贝特伦也看清了范尼·普莱顿的美好心灵与真挚的感情,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跟范尼·普莱顿在一起。这也就是这部小说的不同之处,它打破了过去的才艺观,认为女性只要有才艺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剧情,这里要讲的更多的是女性内心的人性的质朴与虚荣。
纵观作者之前的所有作品,从小说的创作手法来看,这部小说已经完全的显示出来简·奥斯丁对于女性意识的描写已经不再那么的唯唯诺诺,但同时又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女性意识,所以,该作品的意义是非凡的,转变了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
简·奥斯丁是英国非常受欢迎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里大多描写的都是18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家庭中关于女性婚姻与爱情的点点滴滴,从女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去描绘周遭的世界。作者早期的作品其实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还是很单纯的,只是偶尔撒点狗血,对于小说的本质无关痛痒,而后期的作品写作手法上开始逐渐辛辣起来,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曼斯菲尔德庄园》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作者以女性视角揭示了当时婚姻制度与观念的劣根性,是简·奥斯丁所有小说里批判性比较强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