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乱起萧墙》读后感1000字
是一部治家史。看起来是乱纷纷的天家故事,其实记叙的只是一个老人最后的弥留岁月。是对人生的不舍与重托。
康熙爷一生轰轰烈烈,皎若星辰,无论截取哪段人生,都是可圈可点的:少年亲政,中年守国,老年治家,皆不易。
《东周列国志》中有春秋霸主齐桓公小白的故事,一生威威赫赫,临了不得善终,饿死在院墙高筑的宫中,尸身长蛆尚不得入土。而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至今尚不能全解……林林种种,这些令千古人寒心的前车之辙清晰摆在眼前。所以很能理解康熙爷的无奈。康熙爷子孙众多,往好里说皆是精明强干有能力的好男儿,往坏里讲,却是一群或耽耽虎视或假寐侯机的虎狼儿啊,康熙爷和康熙爷手中的大好河山,则是肥美鲜甜的一大坨肉,是岁月将老人逼迫到了这一境地。老人睿智清醒,他明白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中,治国已不是他人生最大的要义。他眼前的危机是为天下臣民挑一个靠得住的主子,同时保全他的骨肉和他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康熙爷两废太子,反复试探的缘故。
康熙爷挑的是一个能兴除吏治之弊的接班人。他打下的江山开创的局面,根子上有什么问题他很清楚。不能类秦二世而亡。他反复教导胤礽不能总靠着老人,期望太子党能敢担担子,可惜胤礽耳不聪目不明,最后居然想学习八王“卖国”邀买人心,实在可恶。
所以守国,康熙爷挑的是一个有钢铁意志的人。同时,康熙爷选的亦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主子,这个主子要仁孝。仁,故能容下自己的虎狼兄弟,孝,才可能念及手足同胞,父子情深。康熙爷痛斥八王外是佛爷内藏祸心,是深深的忧惧啊。一本书看完,会发现康熙爷爱重莽直的十三爷十四爷,也疼顾老实的贝勒们,唯独对八王爷是素来不喜。说重一点,甚至待之如仇,我以为原因只有一个,老人老早就看出八王是半点不会顾及手足的虎狼之人,在野时会构陷异己,比如仿十三爷手迹调兵逼宫,在朝则一定会大开杀戒,排除“异己”弟兄。八爷心里的杀伐决断最为可怕,利欲熏心之下,不怕弑父杀兄/弟。全书看来,没见八爷动心动情处,除了为皇权。
皇帝是天下最高危的职业。为官做宰,尚有归隐临泉,安享晚年的一天。为帝,则永在刀尖舔血,保全不了自己,更不可能保全他人。康熙爷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人生百年,总有惶惑软弱的时候,而康熙爷巍然挺立,通透人性,练达世事,实在是真男人伟丈夫啊。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