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读后感1100字
本书饱含作者一片赤诚之心,揭露了食品工业中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与无奈,实属良心之作。推荐每个关注自身健康的伙伴们阅读。尝试总结书中要点如下:
- 加工食品公司为了应对资本市场压力、竞争压力、成本压力,聘请工程师、科学家们研究“吸引”大众眼球的加工食品配方,发现了盐、脂在食品中恰当比例,即“极乐点”应用的惊人效果,导致这些食材在加工食品中普遍超标。
- 时代变迁,生活方式发生演变,普通公众因常识、时间或资金所限,无法抵制低价且盐、糖、脂含量超标的加工食品,逐渐成为这些食品的拥趸,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
- 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与此同时,食品行业的老总们信奉健康生活方式,大量运动且注重食品品质,很少或基本不食用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
- 曾经立法不完善导致了食品公司刻意隐瞒或者不强调其食品中盐、糖、脂的含量。之后在相关人士促进下,食品标签中化学原料添加才被要求。相关有识之士在教导大众争取自身健康利益、促进食品行业规范之路上也在不断努力。
- 加工食品行业作为重要的纳税主体与提供就业主体,其行业自身需要经营发展,也拥有强大的游说集团。政府相关部门在协调行业利益与公众健康时面临两难局面,因此决定加强对大众的健康教育,而非直接出台限制措施,也是无奈之举。
- 当一些有良知的科学家与机构意识到存在于加工食品行业的严重问题时,一些内部人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后果。一些人推出了较为健康的食品,但无奈市场通常消极反应。大众不理智的消费倾向以及华尔街的看空打击了减少盐、糖、脂的食品实验。例如可口可乐的一位老大因为良心不安离开了公司,尝试研发健康标准的加工食品。
作者在翔实的调查之后,阐释了公司负责人、营销人员、工程师科学家、公众、政府、医生、公益机构等在加工食品行业的逻辑链条中的作用,以警示公众:所有角色所做所为只因自身利益,恐怕真正能为我们的身体负责的,只有自己。No oneis coming。作为消费者,我们理应理性消费,为自己的健康负责。通过手中的money选票为加工食品投一票否定。如果我们对盐、糖、脂的偏好不改变,我们永远也无法期待食品行业改变。诚如作者所言,我们的口味会随着食用的食品所改变。清淡的之后味觉中对盐的需求也会下降。既然自律是真正的自由,为何不对自己负责,将盐、糖、脂限制在合理范围,尽力避免加工食品,重拾家庭烹饪乐趣?此外,文中提到的一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也着实有趣,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分享极乐点的研究、关于人随着年龄增长对食品偏好的研究等等。最后,文中提到的那位因潜移默化教育而进入食品行业的老总的故事就是润物无声的一个典型例子。关注教育的我时时刻刻都能读到教育的相关主题,这也是我读此书的意外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