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尝试着建立了一套产品的定义,穿插一些三节课的小软广。
第一章 互联网需要产品经理
第二章 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1用户行为分析(UBS)、产品体验报告(UES)、用户研究(US)
2雷军的商业思维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口碑”,以口碑驱动,通过社交化的营销手段带来粉丝效应,然后达到规模效应和生态平衡。
周鸿祎的商业思维是“免费”,通过免费的杀毒软件占据用户,然后通过面向用户的游戏和商家的广告,带来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效果。
3小米
让产品做得比用户还懂用户,快速迭代,不断优化产品功能。MIUI在早期每周升级一个版本。
在形成口碑之后,不断释放粉丝效应,通过社交网络,拉动用户增长,形成规模效应。
不断扩充品类,深挖每个客户的客单价(ARPU),然后打通上下游关系,形成生态平衡。
第三章 什么是互联网产品
1搜索产品 bing yandex naver
2新定义
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通过信息架构和业务流程组成的黑盒子,它首先能够带来用户微笑,然后能够带来商业价值。
3认识产品
黑箱:模式、画布
白箱:流程和、原型图、版本
4画布:把产品当一个黑箱去分析它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独特买点和用户场景及目标用户等,可以让一个产品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它的框架
第四章 做自己的产品,以自己为中心
认识产品(Recognize)、还原产品(Analysis)和创造产品(Creative)的RAC模型。
第五章 执行力驱动,产品感培养
产品经理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是一个提供答案,而不是问问题的人
管理版本:版本规定了某一个发布(launch)的功能点,是某一阶段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路线图与行动计划。
(1)版本大小的定义,需求或者功能本身的评估。
(2)版本需求列表的定义,首先要看功能上的耦合程度。
(3)版本需要封闭。为什么版本需要封闭呢?非常简单,没有封闭的版本是永远无法完成的版本。版本需求不断增加,开发时间不断拉长,失败风险也不断增加。
版本<需求池
MVP 用户排序和功能排序
第六章 用户价值驱动,沟通能力培养
1为用户代言,沟通能力不是会说而是基于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和换位思考能力具有的沟通理性。
2互联网产品是通过T模型定义的,横向是信息架构,纵向是业务流程。整体来看,用户通过信息架构引导进入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完成所谓的“需求”。
3获取用户需求是产品经理的第一个素质,那么翻译需求的能力就是产品经理第二个重要素质。
1)讲故事的能力 把用户的需求场景化。
2)抽象能力
3)逻辑能力 归纳和推论
4)文档写作能力
4沟通
把故事落实到产品的需求点(Product Backlog),然后在这些需求点里面排出优先级(Sprint Backlog),然后排出版本(Version),他们做开发和不断燃烧(Burn Up)。
第七章 运营和规划
1面向用户收费的to C,面向企业的to B,以及B和C交易平台收取佣金的B to C模式。第一种的代表公司是腾讯,第二种的代表公司是百度,第三种的代表公司是阿里。
2横向和纵向的产品变化。所谓横向的变化,是指竞争对手的产品、行业的格局和蓝图;所谓纵向的变化,是指产品的前世今生、未来规划。
3竞争分析,参考SWOT分析法和“用户体验的要素”法
第八章 产品设计与迭代视角做产品
第九章 运营视角看产品
第十章 操盘与人性视角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