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细节(全集)》读后感1300字
《抗日战争的细节(全集)》一共有四本,整套书是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来描写的抗日战争历史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抗日战争的总体情况:
时间:抗日战争是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投降,为结束,总共抗战八年。
伤亡情况:日军伤亡133万多,战死50多万
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军队伤亡380多万,正面战场伤亡321万多,战死132万多,敌后战场伤亡58万多,战死16万多。
然后,我们看看正面战场上其中的几个重要战役: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叫志村的士兵“失踪”(这个日本兵志村不知道干什么去了,20分钟后就又回到部队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抵抗。这就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开始。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日军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中国方面以唐生智为南京保卫战的总司令官。因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在攻陷南京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头。中国守军在撤退时太乱,很多人没有撤退出来。也许是日军在南京保卫战中吃的苦头太多,所以日军在攻陷南京以后对中国军民开始报复。12月13日,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战略意义最重要的一次会战,此战过后中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总司令“陈诚”,日军总指挥冈村宁次
中国订出的战略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中国军队为了阻止日军的行军,还在黄河的花园口决堤,这次决堤也确实有效的阻止了日军的行军进程。
日军伤亡35万,战死1万,中方伤亡100万,战死8万5千。
当然还有很多著名战役比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包头突袭战役、万家岭大捷、五战长沙、十攻松山和上高战役等等。
在正面战场上也涌现很多非常著名的高级将领和军队:比如“王耀武”和他的“74军”,这是在上高战役中奠定了这只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被称为“抗日铁军”。
还有“方先觉”和他的“第十军”,在衡阳之战中,面对三倍于自己的日军,军队以一个杀两个日军的战力(中国军队的平均战力是三个杀一个日本兵),在衡阳死守47天。
当然在抗战中也出现了明明自己呆的是一座坚城,而且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一枪不打就放弃的孬种。比如广西全州的陈牧农。
这本书整体看下来有以下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不要太依赖自己过去取胜的经验,这很有可能是你下次失败的原因。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总司令薛岳,就是因为太依赖他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胜利打垮日军的战术,从而导致他准备不足最后长沙很快陷落。
第二个,就是中华人民在民族存亡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会空前团结。我们很多热血青年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舍身为国。在很多防守战中都是打到最后一兵一卒,很多攻坚战中都是敢死队用自己的身体顶着炸药去炸开一个口子。
第三个,就是日军的军文化中有“下克上”文化。“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是没打算占领中国东北的,但是前线日军发动战争占领东北后,日本政府才不得已支持军部占领东北的事实。
八年抗战,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让中国军民更加团结,增加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