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读后感1400字
林徽因的散文读来不似诗文那么清丽婉转,但这部书无疑是值得阅读。
《悼志摩》从闻讯突兀不能相信到回忆往昔志摩傻事痴事和他的信仰与才华,到最后无可奈何的释然。与志摩的感情,让读者动容。
《惟其是脆嫩》对呼唤当代注重创作,保护文学刊物的呼喊,犹如激昂的演讲一般振奋,才女的文采令人拍案。对时代的责任让她写出“记着这个时代是我们的”。
《山西通信》“微月中,偷偷照看观音的脸,几百年来,没有动过感情的,在那一闪光底下,倒像挂上一缕笑意”~那时是内心柔软的妈妈;“天和我们之间似乎失掉一切障碍,我乐时就高兴的笑,笑声一直散到对河对山,说不定哪一个林子,哪一个村落里去!”~那时是内心澄澈的女子。读这篇时,嘴巴张着,傻傻笑着,和徽因一起开心着。
《模影零篇一钟绿》混血美人的传说,是为印证“红颜薄命”。《篇二吉公》旧式家族老宅,如同一个微缩的社会,吉公是被外曾祖母收养的养子,常人眼中不读书不上进的人,是个喜欢摆弄各种机器的人,会照相修理钟表。在经历短暂婚姻丧妻失子后,入赘外省人家,也算是有个幸福的晚年。《篇三文珍》写大户人家的丫头识字懂事却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被主人家预备嫁给一个40多岁背驼的男人,在出嫁前逃走,据说和革命党人跑了。《篇四绣绣》绣绣是因为父亲有外室,与母亲被冷落的11岁小女孩。母亲的暴躁和辱骂甚至折磨,让绣绣的生活变得艰难,并在初雪的冬天终止了这不幸的一切。
~书信~
1932年1月1日写给胡适的信“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不够爱,却也好奇要看徐志摩当年爱林徽因时写下的日记。这种纠结,作为情商高的才女也会有,也许就是真实吧!
与沈从文通信,写到卢沟桥事变后,忧国忧民。“我们该怎样活着才有法子安顿这一副还未死透的良心呢?”还有车站一幕“在黑暗中,在车站铁篷子底分别,很有种清凉味道,尤其是走的人没有找着车位,车上又没有灯,送的打着雨伞,天上落着凄楚的雨,地下一块亮一块墨的反映着泥水洼,满车站的兵开拔的到前线的,受伤开回到后方的,那晚上很代表我们这一向所过的日子的最黯淡的底层这些日子表面上还留一点未曾全褪败的颜色”
给梁再冰的信,一个条理清晰的慈母,一个手绘山西线路图才女,展现不一样的林徽因。
给费正清,费慰梅的信,描述1937年11月暂居长沙被日机轰炸的情形。在昆明,邂逅中国空军杭州笕桥航校第七期的年轻飞行员,“这八个孩子士气很高,心地单纯,对我们的国家和这场战争抱着直接和简单的信心,他们的身体都健康得叫人羡慕。他们所受的训练就是让他们在需要时能够不假思索使用自己的技能并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个个都沉默寡言”,她的弟弟林恒是第十期了学员。作为这批学员的“名誉家长”,他们不断收到阵亡通知和遗物,至1944年6月16日,林耀少校在衡阳空战中阵亡,自此林家所认识的20余位年轻的飞行员朋友,全部牺牲。林徽因《哭三弟恒》所悼念的显然不只是他一人。
徐志摩致林徽因的信“我还牵记你家矮墙上的艳阳”让人想起那个冲进雨中,等着雨后彩虹的徐志摩。
林徽因、徐志摩、张幼仪之间的情感纠葛(也许还有个陆小曼),外人就不评说吧,单纯的喜欢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