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全译本)》读后感1000字
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这本《地心游记》是陪伴小朋友一起读的书。
这本书写在1864年,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外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幻小说。
少年时代的我爱读凡尔纳,借来一本连夜读完还回去,来不及写笔记,寄希望于好记性。那时候什么书名气大就读什么,没有系统,更没有规划,那状态有点像今天的一些年轻人面对阅读时尚,尽可能读吧,读了总有收获,读了才不落伍,基本就是那时的想法。
凡尔纳的书在我的小学时代已经流行于得风气之先的同学之中,《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连书名听起来都格外刺激。能找来看的都看了,却没有遇见《地心游记》,等后来买得起凡尔纳全集时,已经不再读他而是渐渐懂得了一辈子时间有限、读书还是要有选择,凡尔纳已经不是最迫切要读的“前排”。
就好像冥冥中自有定数,这本书被“留到”今天,即将50岁的我注定要和12岁的女儿一起读。我像她的“同学”、“读友”一样每天和她读相同数量的章节,走在路上、晚饭席间、临睡之前,我们讨论看过的部分,预测后面的内容,带着兴奋打赌看谁说得对……这样的感觉真的美妙极了,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而更加令人开心的是,从1864年至今已经过去了超过150年,老凡尔纳早已经在天堂里和爱因斯坦、牛顿、霍金们一起喝咖啡了,他的这本书却依然如此引人入胜。今天的读者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了解自己希望了解的知识,但150多年前这位“科幻小说之父”构筑的世界依然让我们相信他描述的“地心”和“地心历险”都真实并且令人向往。
固执顽强坚守信念百折不回却又大胆预测小心求证的里登布洛克教授,沉默寡言恪尽职守朴实干练固守契约精神的汉斯,在不断的患得患失中学会坚定和勇敢的阿克赛尔。三个最重要的人物都那么鲜活生动,他们的所遇所见都在为凸显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以及人性的色彩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像我们一起看过的那些各式各样的冒险、探险、历险电影,去掉“大虫子、小矮人、木乃伊、史前巨兽、变异物种、神秘魔咒”等等,最终,留在我们记忆里成为“朋友”的是那一个个富有生命力和性格魅力的人。
正如书中里登布洛克教授所说的那样,科学其实是会出错的,科学的伟大之中包含着它会历经发展而不断完善,推动其发展的永远是那些有着非凡智慧和行动力的、锲而不舍的人。
感谢凡尔纳为我们带来的快乐、温暖而又远离纷扰的、健康的阅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