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康德(中文版)》读后感1000字
我宣布:对于这本书中所有的字儿,我全部认识,然而,全书基本没看懂。
所以写书评也是老虎吃刺猬,没地儿下嘴。
20页后丢盔弃甲、50页后尸横遍野、100页后寸草不生的赶脚有没有?求哪位大师度我!
如果你觉得飘飘然,可以选择这书来冷静一下。如果你心静如水,也可以选择这书抓狂一下。
看一个中国人翻译的一个外国人评价另一个外国人的哲学思想的著作,如同听那个著名的哈雷传令兵笑话一样,二传手太多,信号是衰减了?还是噪声被放大了?用思维的工具论述思维,如同在南极洲吃雪糕,刚伸舌头就冻住了。这可真的不是一段舒舒服服的旅程。
当然,这书应该是三部曲的辅导书,没看过三部曲,看这书,基本上是废电。
哲学,即科学的科学,就是不断地用箅子把所有科学门派筛漏一遍,剩下的那点儿最共性最一般最普适的东西,比如世界是什么?世界能被认识吗?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人直到钉棺材板前一刻可能会摞下两句,“既生鱼儿,何生虾?”我来这世上干什么来了?我一生看见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有些人可能到死压根就没想过。有些人弱冠前寻思过,随着就业、婚嫁、生育就逐渐将这些无聊的问题搁在了一边,也许将来被孟婆点苦情痣时,会思考一下爱情是什么?这就算比较哲学了。
哲学就是笑得不想再笑、哭得不想再哭时思考的问题,哲学就是把大海晒干剩下的那些卤化物,我们不操心,自有人操心。哲学家很孤独,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哲学家既出世又入世,在人神兽鬼妖间穿梭,不容易!
感谢苍天,这世人还有这么一批无聊的人,“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研究哲学的人,我们一般人是学不来的。然而,这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无限敬仰。
如果非要谈点正题的话,无外乎以前剑走偏锋得来的那点可怜的形式逻辑知识,感性、知性、理性、物自体,概念、判断、推理。至于康德的先验、二律背反、绝对律令、美学等,一概未懂。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康德中和了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与休谟的经验主义,自创先验哲学,对欧洲科学人文发展影响深远。
康德有上帝的视角,有我的视角,有自然的视角,为了哲学,终身不娶,严格作息,高人!
再次声明,大脑温度一低于100℃,就跟不上老康的节奏,温度超100℃,本人就死机了,所以老康不是DIY的。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看过宁财神的《武林外传》,吕秀才随便念本书中几句话,都能废了姬无命。
哈哈!又是一篇跑偏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