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第二卷)新修版》读后感1100字
《天龙八部》(第二卷)书评
这一卷,我想说两个人,两个从神坛跌落的人,一个是王语嫣,一个是乔峰。
先说王语嫣。
因为她是段誉在无量洞见过的神仙姊姊塑像的翻版,所以在段誉的眼中,她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特别是第一次见面时,惊为天人!
可是随着故事的展开,随着段誉与王语嫣熟识之后,甚至一起闯荡江湖的一段时间之后。我想不只是读者,就连段誉自己,也对王语嫣渐渐失望起来。
此人不通世事。却又不是像小龙女那样因为不食人间烟火才不通世事,而是因为情商极低。比如刚和段誉认识,还没说几句话,就开始吐露自己的感情和心事。
此人冷血无情。在自己家救了阿朱阿碧,并不是担心她俩的安危,而是怕得罪了表哥。见到众多西夏武士惨死,竟然说“这人武功极高,举手杀人,不费吹灰之力,真是了不起。”真的是徒有神仙貌,竟是蛇蝎心,视人命如草芥,视杀人如儿戏。这一点,真随她妈!
所以,王语嫣从神坛跌落,完全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当然,也可以说这性格的形成源于她成长的环境,但不管如何,她终究是从神坛跌落了,成了一个不被喜爱的人物。她的悲剧(姑且称为悲剧)属于性格悲剧。
再说乔峰。
可以说,乔峰是金庸武侠里份量最重的人物,豪气干云,细心沉稳,重情重义,知礼守信。
然而这样一个人物,从一出场就开启了悲剧人生,从武林的神坛一下跌进深渊。
赵钱孙说过他一句话,“明明是契丹人,却硬要冒充汉人,那有什么滋味?”当然乔峰并不是硬要冒充汉人,但是这个辽汉之别,却成了他命运悲剧的核心所在。
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一点,契丹人又怎么了?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比如一位人人爱戴的抗日英雄,忽然有一天得知自己竟然是日本人,试问他自己,他身边的人,知道他英雄事迹的人,会怎么想?这于他本人或者于组织国家而言都难以接受,不知所措,一言一行都极度容易惹起仇恨,互相伤害。
乔峰得知这个事实的时候,他想到的是,“不,不!契丹人凶残暴虐,是我汉人的死敌,我怎么能做契丹人?”这就是那个时代汉人的共同认知。
不过疯疯癫癫的赵钱孙还说过另一句话,“可笑啊可笑!汉人未必高人一等,契丹人也未必便猪狗不如!”
我们都知道,这才是正确的观点。然而在那个时代,也只能通过一个疯癫之人,来说出这句话。
所以,乔峰从神坛跌落,是社会和时代造成的。他的悲剧属于社会悲剧。
当然,所谓的乔峰跌落神坛,只是在剧中的汉人圈子里跌落了,但在读者心中,反而更加神圣而悲怆了!
看书的过程中,总被各种评论吸引,有一条评论很有意思,摘录于此。“连环杀人疑案+身世之谜破解+我们的爹地都在少林学武术+遇见的都是爹生的,最后发现自己不是爹生的=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