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是自由的根本》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收录了胡适不同时期在各处的演讲或讲稿,因此文字比较浅显,说理也比较简单,例证多有重复,有些内容已不合时宜,但还是展现了一些胡适的思想,在当下也很有意义。
收录的几篇谈及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稿,对于这一著名论断有基本的概述。所谓容忍,就是对其它观点、思想、行为方式的尊重,允许差异、允许共存,这种容忍实际上是社会体制下的需要制度保障的结果,它的深层次诉求是政治构架、公权力制约和私权保障,期间的妥协、合作、取舍便是容忍,没有这些,自由便是纸上谈兵,无从落脚。而这样的容忍必然包含“和平改革”、和平转移政权、用立法的方法进行一步步的改革、一点一滴的进步。彻底改革固然好,但只有绝对的专制才可能铲除一切障碍,使改革彻底化,如此便是认为自己的一切绝对正确、也不认可他人的值得考虑的理由和观点,当然也不会容忍他人的自由思想和言论自由。在容忍与自由的范畴下才有新闻业的独立与自由、教育体制的合理与发展、大学体系的优化与长效。
胡先生真是位“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在那样境况的中国,他俯下身子,苦口婆心,用最简单的白话文普及知识、扫除蒙昧、宣传文明,力所能及地向大众传播先进思想、民主意识。他对青年学子寄予厚望,多次到学校演讲,教授他们治学方法,“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存疑、独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短视功利,依“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学习,这些治学之道见解深刻,可谓至理名言。求学的目的不是炫耀而是明白观察,不仅要思考,还要有风骨。兔子的天才与乌龟的勤奋激励了吴健雄的一生,严谨的治学作风让顾颉刚成为一代史家。
本书的编辑不甚理想,可以找全集或编辑严谨的文集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