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爱博士》读后感1100字
《奇爱博士》
本书是电影《奇爱博士》的原著,读来令人很失望。
冷战背景下,美国一处空军基地的指挥官独自发动了对苏联的核打击以求先发制人,彻底解决核问题,差点酿成世界毁灭的悲剧。
作者借这个故事表达对核武器和核战争的忧虑,但作者对冷战和核战争的了解并不够多。
故事很简单,也很无聊。我很怀疑故事设定,就算在冷战背景下,故事中的破绽也太多。
首先,空军基地的指挥官并没有发射核武器的权利,有此权利只有美国总统。1960年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核打击系统,简单讲就是把所有的核武器的发射系统整合到一起,然后把发射权交到总统手里。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苏联领导人身上,苏联军方准备了三枚未安装核弹头的战略导弹让勃列日涅夫熟悉发射流程,在按下发射按钮时,这位苏联领导人紧张到手抖,反复跟身边的人确认这三枚导弹是不是真的没有安装核弹头。
其次,如果要发动对苏联的核轰炸,导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冷战时期美国生产了大量的B52轰炸机,而且确实如书中那样永远保持一部分B52轰炸机挂着核弹头飞在天上,但这样做更多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二次打击能力。
而且就算按照书中安排派轰炸机去轰炸苏联军事基地,也无法完全摧毁苏联陆地核军事设施,更不提还有空基、海基的核力量。
第三,如果真的发生核战,留给美国和苏联领导人的决策时间只有大概20分钟,而不像书中的近两个小时。如果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话,留给苏联领导人的时间将由20分钟缩短至6分钟,这也是为什么苏联领导人对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如此介怀,也是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拼了老命也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弹的原因。
美苏两国领导人需要在6分钟内决定是否要毁灭世界,这是美苏核对峙中比较疯狂的时刻。
第四个问题与人性有关,作者并没有深刻探讨这一方面。如果接到核打击的命令后,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导弹发射基地的指挥官真的会像他们训练的那样马上执行吗?
在一部纪录片里,一位美国战略轰炸机飞行员坦言如果服役时接到全面核战的指令,他会选择把机上的核弹丢进大海然后找一个大洋中的荒岛迫降。而苏联曾经发生过当系统自动发送一个提高戒备等级的指令时,导弹部队的军官纷纷给上级打电话求证指令的真实性,这还只是提高戒备等级而已。
类似这样的破绽还有很多。比如空军基地指挥官为了避免上级部门甚至总统更改命令,切断了所有的通讯,还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空军基地,理由是为了避免苏军渗透。拜托,你可是美国啊,就算你的核军事设施都给苏联炸完了,苏联也没能力登陆美国本土啊。
历史本身就很有趣,好的纪录片和科普书籍比本书要有趣和深刻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