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读后感1300字
〔201516〕战拖秘籍
这本书我读得很认真,像一个绝症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我是一个拖延症重症患者,常有小目标,却没能坚持;早上上班偶尔会迟到;工作上存在拖拉现象;非常渴望找到办法,能够保持工作效率。
我非常高兴能接受这本书中的好建议,并将尝试着运用它们去解决拖拉症。
门走不通的时候还有窗。我们应该尝试转换思维,多试一些不同的方法,想象工作完成时的情景,把想法列成提纲,明确关键词,先做上几分钟,让自己开始工作。
应该找出拖拉的原因和给自己施加负面影响的事情,认识到拖拉后果的重要性,立即开始行动。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会影响到别人,自己克服拖拉的痛苦与放任拖拉给别人的痛苦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有些任务其实很简单,但如果他们在你面前堆积过多,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逆境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天分,和安逸的环境,只会让它冬眠。
要重构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把它看作是获得幸福,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想拖的时候去寻找此项工作的伟大意义,应认识到那些将受到你影响的人和相关的事物。
恐惧是行动的催化剂。那些偏离了我们精神舒适区域的任务和行为,常常会让我们感到不自在,这是人类应对那些看起来有点不寻常的事物时的正常反应。
浪费时间等同于自杀,我们应该先解决次要任务,再做让你有压力的事。遇到多个难题,是从中选两个相对容易的立即处理,有效完成后会收获更多信心,也会有更多的能量和专注力来处理下一件事。
目标清楚,行动才能准确。这个时代不给自己制定太多的目标是很明智的,因为我们难以面面俱到,容易顾此失彼。所有长期的目标都必须靠具体的短期目标来支持,一个长远目标,应该包含一个或更多的次要目标,但短期的计划必须是具体措施。
有时候我们会很讨厌接受外来目标。但现在我们应该明白,能够接受外来目标,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目标的人是很明智的,发自内心的认可它,就不会拖到最后一分钟。
整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归纳档案会在对抗拖拉中占据有利态势,每晚整理办公桌,会让你不自觉决定第二天的工作。整理办公环境,让你的工作航母甲板结束混乱的状态,桌子上只放正在做的事。
体验。重要工作开始前要做好准备,避免工作中出现意外惊喜。在工作开始之前,事先熟悉相关重点和内容,勾勒大概轮廓,做一些准备活动。
感觉。找到可以保持较高工作效率的元素,找到巅峰感觉。
隔离。在遇到某些棘手问题的时候,要把自己隔离起来,远离众人,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赶走所有其他念头,不再犹豫。
喝水。有时候喝一点水就会解决问题,你感觉太累,不想工作的原因中有一半是因为你口渴了。
浓缩。在信息量奇多无比的现在,要练就迅速把一堆信息浓缩成几个要点的能力。
休息。一点时间安静的沉淀和反省都是很重要的,要有随时随地获得心灵慰藉和寻找内心方向的能力。
单一。别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跳来跳去,保持效率,保持方向。
专注。只有专注才能让人活得平静,我们习惯多线程运转,从有效完成工作的角度来看,保持专注,在理想的时间内把它完成,才是做好一件工作最好的办法。
年龄说明不了什么,别那么在意现在的年纪,要看清你剩下的人生里还存在无数种可能,人生的经验才是托住你上升的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