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国式项目管理》读后感1700字
77《漫画中国式项目管理》,蒋昕伟/著。
一年前,我从未想过会读此类书籍。因为项目策划,于我目前酒店前台的职业身份来说,无甚瓜葛,因而,没有阅读兴致和动机。
如今,投身公益事业,所在小县城的公益组织,又处于人才稀缺的尴尬局面。我就难免被滥竽充数,拔高到负责项目策划。起初,念及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力有不及,且劳神费力,想过推脱。
然而,转念想想,不懂不明白,那就去弄懂弄明白,正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事物。最重要的是,公益项目策划得优劣,它直接影响到受助者的利益优劣,这是作为公益人的我,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此,虽然,压力巨大,困难重重。但是,就目前我所在小县城公益组织的情况来说,舍我其谁?故而,我愿意勉力一试。(听起来有些冠冕堂皇,却是肺腑之言)
虽然结局未可预期,但秉持争取给求助者带去最有效,最实在的帮助的初心,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希望我和公益的情缘,最终能够两不相误,两不相负,能够善始善终吧……
言归正传。此书,篇幅不长,只有200多页,用时2个小时读完;语言通俗简朴,且配有作者精心设计的俏皮漫画,读来深动易懂;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可谓有理有据。
然而,此书,其论述过于单调表面,不够丰富深入,干货不多。
综上,此书,可以算是一本合格的项目策划入门级读物,不过于我这种项目门外汉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学习意义。
以下言论,读书心得,若有偏颇,祈以斧正;另有高见,诚请交流:
其一、项目管理,简而言之,实为“做事”与“做人”的规律方法。
学做事,先学做人;德艺双馨,也是“德”排在“艺”之前。这是老生常谈,却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尤其公益人最该铭记于心的。
其二、真正成功的项目,重要的并不是你希望我做什么,而是“你为什么要做”!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策划政府购买公益组织服务项目时,除了倾听其项目目标,更要去深挖其深层次的动机。只有了解了其动机,即为什么要做,才能保证在策划项目方案时,不至于南辕北辙地跑偏。
想要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动机,可以从经济,道德、社会等三方面着手。
其三、项目的成功必须是可以“复制”的。
中国慈善联合会徐永光曾说:就实现公益规模化,一是通过转型为社会企业,商业化运作;二是借助公益平台,实现项目的品牌化复制。
可惜,要做到这两点何其艰难?前者,就目前国内公益事业现状,此理论有点超前,大多数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即便认识到,也缺乏勇气去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道德审判”,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谈到盈利便是对公益的玷污。
后者,也艰难。我曾询问过多家公益组织的优质品牌项目的运作模式,其大多数回应,或是顾左右而言他,藏着掖着,或像是守护商业机密一样,缄默其口。
其四、项目需求一定要量化,避免敞口协议。
尽量完善项目的细节漏洞,以避免项目验收时,滋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其五、需求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是“可行性的论证”。
项目的策划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过程,不要用“理想”的假设来骗自己,不要轻易承诺购买方,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资金冲突,环境,人文,以及其他不确定等因素,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从而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
其六、前期的项目策划,中期的项目实施后期的项目验收,一定要做到细致,良好,有效的沟通。
不过,要强调的是,沟通并不代表要求自己滔滔不绝地说,相反,很多时候,应静下心来听购买方的阐述,如此才更容易了到购买方的真实需求。倾听也是一种沟通的重要技巧。
其七,作为项目策划人,要学会把计划文档写得简明扼要。
在这追求高速效率,碎片化阅读泛滥的时代,没有太多人有时间,有精力,有耐性去看长篇大论。因此,要善于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篇幅,让购买方,以及所有相关的人理解你的意图。如果必须要写很多,那么至少要把第一页纸的内容写得高度概括。
其八、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节奏感”。
眼盯住细节的是项目实施者,眼盯结果的是购买方,眼盯过程的是项目策划人。项目策划人需要全程跟进,随时掌控项目实施的“节奏感”。即:项目策划人主动地推着项目往前走,而不是被动地被项目推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