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读后感1300字
第一次听到白先勇这个名字是从三毛的《逃学记》里,他是三毛台北的家的邻居,一个爱在傍晚散步,一个在三毛眼中人品很不错的人。
《纽约客》文章写的简短写的吝啬,这与我所被习惯的什么都要铺开来写的小说很不一样,初看时很不习惯。好像觉得一切都应是别有嚼头,而眼力尚浅,只觉得雾里看花,朦胧感觉到春秋笔法的意味,可又说不上其实质是什么。恰巧,这本书后面附上了数篇文艺评论家对文章的分析,跟着大师的评论再去回顾,嗯嗯,的确别有洞天,可惜我这种读者老是稀里糊涂,看不透。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诗意爱浓缩在朝代更替时,历史总是在轮轮回。白先生的小说里处处不体现国共纠纷给社会带去的影响,成王败寇都有面子和尊严。大陆有大陆的跃进文革,台北有台北的白色恐怖。那远在纽约的那代人是不是就可以获得豁免权?《纽约客》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曾经的达官贵族在纽约悄无声的没落,国民党的忠诚卫士在纽约贫病交加,买不起墓看不起病,而曾昙花绽放风华绝代的年轻女子,失去父辈的财源支持后,只能渐入风尘。英雄迟暮时在发问:《骨灰里》,党国刺客和民主斗士:“我们做的,值吗?” 。但即使盛况不再,生活的精致和品味不能变,旗袍还是要穿的,花雕还是要喝的,戏,还是要唱的。生活,是会继续的,只是更多的懂得了南唐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先勇先生出柜了,这无疑是给 欢乐男(gayman )群体加分,就如张国荣,这类对青少年群体有影响的人,能加速扩张社会的接纳度。白先生写同志群体,在国人里,这是一种很大的创新和勇气,毕竟他的读者一大半是一群“老先生”。最近看了一部美剧—我们的崛起,讲的是美国的同志群体自我意识觉醒后,团结一致维权,通过立法,在法律获得了平等地位,即婚姻自由,财产自由。同志群体在维权路上的挣扎和斗争特别的激烈,这条路一走就是五十几年,其间还有艾滋的血洗,异性恋者的暴力恐吓。这剧很不错,我最近一直在被这类文艺作品洗脑,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可以接受儿女是同志的境界了。
我好像第一次看到这种关于同性恋的小说,之前只看过影视作品,莫名有种庄严。纽约客里的短篇小说不同于网络上写给腐女的小黄文,而作者又是那么一位 正统意义上 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讲述 欢乐男 的章节,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画面感,酒吧,公园,自助会,艾滋瘟疫,这类场景我看文字的同时,脑海里就可以翻译出画面。只要是爱情就会有心动就会有朦胧,白先生把属于他们的爱情写得美好的很。我也佩服白先生可以写的这么生动,而且很大程度上这么写实。文字力量真的强大,迅哥弃医从文就有他从文的道理。毕竟,貌似中国台湾地区最近颁布了同性恋婚姻自由法。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乱世佳人,乱世枭雄,听来听去乱世都那么轰轰烈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白先勇是清流,《台北人》《纽约客》背后的故事缱绻动人,氤氲着愁怨,不是一味的造梦。生在盛世里的我们,也别全忘了。
此处再次安利由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一把青改编的电视剧 一把青 你看或不看,好剧就在那里,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