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正宗(全文解读本)》读后感1500字
古人的智慧,如浩瀚星空中的熠熠繁星,为我们指引前行的路,纵使历经悠悠的时间长河,依然散发着睿智的光芒,皎洁而温润。
花了最长时间看完的一本书,没有华丽辞藻,没有优美句子,甚至如果不看注解几乎还看不懂,但无妨,书中微言大义、言近旨远、博大精深,即使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出处: 言而有信;三十而立;是可忍,孰不可忍;既往不咎;尽善尽美; 见贤思齐;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举一反三;暴虎冯河;乐在其中;后生可畏;过犹不及;成人之美;察言观色;怨天尤人;杀身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仁不让;杀鸡焉用宰牛刀;色厉内荏;道听途说;患得患失……
诸多源远流长的至理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朽木不可雕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后生可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欲速则不达;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仁、义、礼、信、忠、恕、孝、悌”的儒家思想体系,体现贯穿于整部语录结集中:
“仁”,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一种公益的思想,最高层次的道德。“当仁不让于师”,“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巧言令色,鲜矣仁”。
“义”,道义,按仁的要求判断人道的标准,承担合理责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礼”,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秩序和规范,并调节至合适程度。“理之用,和为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克己复礼为仁”;“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信”,信任,诚信,把诚推广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就是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言必信,行必果”;“言忠信,行笃敬”;“恭、宽、信、敏、惠”。
“忠恕”,忠:尽心为人,下对上的社会规范理念;恕:推己及人,上对下的社会规范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孝悌”,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也是仁义的根本。“入则孝,出则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最后说说后人评说孔子的不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些推断孔子等级观念太强的句子,我理解为一种礼仪,强调尊重和秩序,也显示责任和榜样,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也为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运行起着稳定的作用,并不为不足。而全书最广受诟病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虽然很多学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在争执,但作为女子的我就觉得根本无需辩解,无需耿耿于怀,人非为神,况且是两千多年前,就算是指“女子”,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此女子已非彼女子。《论语》已经为我们带来足够足够多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