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读后感_3000字

《无言之美》读后感3000字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不需言,毋须议。天地万物的生息消长,开始终结,是一种真正的大和大美之境。

《无言之美》,是美学界泰斗,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作,单单只是读先生的文字本身,就已然是审美的享受。

朱光潜先生以“星光”、 “化境”、“妙悟”、“生趣”为题,从美的哲学,谈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再到美的教育;先生教我们如何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

美是什么呢?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塑、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美,无迹无形,并不实用,那么我们何以要谈论美呢?获得美的体验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柏拉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所有能启发我们,并使我们充满生活乐趣的事物、思想,就是真、善、美。

真关乎知,善关乎意,美关乎情;真善美,知意情。

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的天性,真善美兼具,人生才完美;而人能动情,就会爱美,就欢喜创造美,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美从何处寻?

美,其实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

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大美,美在自然;大自然中的草树花木,山鸟水石,旭日长风,落日烟岚,皆为变动之生命;自然本身并没有美丑,是因为我们在那一个黄昏里看到一种生命的灿烂,和那种在最后一刻还要把生命活出极致灿烂的美感,它与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刹那叠合,让我们获得了美的感动。

瑞士思想家阿米儿(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灵境界”,如此,自然也是一件艺术品。

大美,亦美在我们的日用常行;我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和其展现的意象,如文章、诗词、绘画、雕塑、音乐,皆为美的载体。先生说:艺术美也是一种自然美,物自身本来就有美。

在先生看来,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美感体验。先生如美的向导,引领我流连在图画、诗歌、书法、音乐、建筑之间,这幅画、这首诗、这篇字、这段曲、这节柱,何处是美,妙在哪里,细微处如何赏心悦目,诗书者的情趣怀抱,传达给读者观者的蕴藉情态……真真是一段艺术和美学之旅。

美何以表达?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美好的事物不只在于其形其貌,更在于其承载和传递的意境,化有形为无迹,化有言于无尽,这就是先生所说的无言之美吧,是美的最高境界之一

文学诗词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仅美在已表现的部分,更在于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大部分。

穷形尽相并非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恰到好处的留白反而更能激发人们联想和想象,这是艺术的无言之美。

如同我们身处的世界,因为有缺陷,因为不完美,就有了想象的空间,有了改造的可能,有了希望的机会,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态,就是生活的无言之美。

《道德经》开卷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无中寻有,从虚中求实,这是伦理哲学中的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能带我们去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美该如何欣赏?

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体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朱光潜先生鼓励人们培养欣赏美的正确态度:美感的态度是不带占有欲的,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对美感态度的定义。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所谓距离产生美,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正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而令人向往的美感。

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人生的智慧;当我们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只有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才能从实际生活的牵绊中解放出来。

美应如何创造?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有爱美的情感才能感受到美,有想象的心灵才能欣赏美,有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美。

而美的创造,需要手能从心,意到笔随,还要有几分天才的自出心裁和下笔如有神的妙悟。

如若我们没有创造美的天赋和传达美的能力,缺少像艺术家般的一颗赤子之心,那我们就来学会欣赏美吧!欣赏之中都寓有几分创造,而创造中必有欣赏。

美感如何提升?

朱光潜先生把审美经验的问题看得比美的本质问题还要重要,他倡导美的教育——美育: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孔子提倡诗乐,犹如近代人提倡美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美育使人在丰富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美的欣赏和审美的经验,是可以通过培养生活的趣味和品味来提升的。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澈悟和留恋,趣味不是生来就广博,就好比开疆辟土,要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情趣的根源是人生,当一个人能享受生活的情趣,就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事情。

究其所有,如先生所说:最无限、最自由的莫如心灵,所以最高的美都是心灵的表现。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无言之美,这是一次有难度的阅读!! 13万字,13个小时。

朱光潜先生对中西美术史相当精熟,对中西诗歌的修养尤其深厚,书中的很多论述选自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朱光潜全集》,大量的美学定义和理论,系统化的概念阐述,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和高度阐述美。初读倍感生疏,随着生动的妙喻、浅显的故事穿插其中,对诗歌美文的解读,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读到后半程得以渐入佳境。

先生不仅是在谈艺术、谈美,先生是在观照人生。字字珠玑,言之凿凿,蕴涵深奥的生活哲理,象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读完《无言之美》,我知道我离对真美的认识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美,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而从心灵走过的美,都会留下痕迹。

美,蕴含了自然不可企及的神秘,在点滴生活中潺潺流淌而出。

原来,有生命就有对美的感动。正如卢梭所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美无处不在,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

睁开心灵的慧眼,去寻觅生活中美的踪迹吧!食之美,衣之美,居之美,行之美,需要静心感受,慢慢品味。 品,三个口,要一尝,二啜,再品。这是一个缓慢而静心的过程。

蒋勋在《美与生活》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在这个急匆匆的时代,生活忙到了没有时间去感觉周遭的事物,汉语当中的“忙”字是多么惊人的警告 ,因为忙是心灵死亡,是心亡。如果人的一生都在急急忙忙地赶路,而心灵死亡了,那他到底还能看到什么,又能够感觉到什么?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就无所谓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感受周遭的种种,多做美学的散步,为自己储蓄些美。春和诗都是美的化身,那就与山水为邻,与云月相依,去听鸟的鸣叫,去看花的开闭,去看云的舒卷,去观察树叶上阳光的变化,去感觉秋高气爽时,风吹在身上的美好……还可与诗画为伴,踏歌賦而行,徜徉在艺术的世界,去追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艺术人生,那么我们不仅仅是这个星球上美的欣赏者,更是美的创造者。

先生说: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就好比做一篇文章。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美由心生,折射万物;美因境异,映照内心。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2018.9.7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89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是快乐小书虫作文500字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成了一个快乐书虫。我们家没有太多家具,只有铺天盖地的书。每当我一头扎到书海里游个不亦乐乎,废寝忘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用在我身上。 读书,让所有的时空界限瞬间…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357
  • 可丽的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3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从小我就对童话书迷恋,在我生日那天,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我立即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其中一篇《可…

    读后感 2022年10月22日
    63
  • 《春雨》观后感500字

    【第1篇】 今天,组织四、去看戏,名字叫做《》。  这部戏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张凡的同学,从小就缺少,他就给他找了一个后妈,叫姚金。可她不仅不关心张凡,还经常用钱买东西。所…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277
  • 「华为狼道」读后感2000字

    作者:刘文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做代理起家,2009年跻身全球第二大信息与通信设备商,2010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位…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85
  •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400字

    《思辨与立场》的英文名字是批判性思维,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樊登老师说他做读书会,如果最后人们只记住一本书,他想推荐这本《思辨与立场》。 我给大家说一些我…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2
  • 小学生《简爱》读后感大全100字

    《简爱》读后感100字作文: 我觉得分为四个阶段,1.在他舅妈家2.在那个学校待了八年3.当家庭教师4.当罗切斯特向她求婚,他答应了,然后领证的时候知道他十五年前结了婚的,然后悲愤…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