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读后感_900字

《千夫所指: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读后感900字

我对这本书有种感同身受的意味。

我是一名粉丝,薛之谦的。

我都能想象到如果这句话放到微博上我将收获怎样的评价:“他不是抑郁症么,怎么还不去死?” “你是不是很想给偶像堕胎啊?” “祝你以后找到像他一样的男朋友” “脑残” “你对你爸妈都没有这么上心过吧?” “去死吧”

这也确实是我在上个月所收获的留言。当然,在书评里我还不想妄论八卦的对错,只是想说,一个人在网上所能见到的恶毒言论,比生活中要直白的多。

“网民”是一个很奇特的群体,我们,我与你,都身处其中,我们都像个贪得无厌的老鼠,窥伺别人对自己的反馈。一个评论,一个赞都能成为无尽的动力。一句俏皮的侮辱,就会像病毒一般蔓延,我们还在说“没什么,就是开个玩笑,你太玻璃心了”。或者干脆就是一句谩骂,把对方擅自归于某个类别,就像把我归入“脑残粉”一般。总是带着救世主的狂想,审判着所有不道德的行为,在贬低他人中,我们汲取着快感。“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自我感觉,就像“最平凡的事就是追求不平凡”一样。

我们需要宣泄自己的阴暗面,需要寻找在现实中微弱的存在感,需要满足自己得不到回应的支配欲。

如果说得直白一点,每一个这样的网民,也就是我们,都是苍蝇,兴奋的围在垃圾桶旁搜寻腐烂的味道,然后争先抢后的汲取养分。

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人总会超出正义应遵守的尺度,如同我们本可以以句号结尾,却非要加上叹号凸显语气。我们也总是急于寻求认同,每次面对事件,第一时间就要站好队,害怕被落下,害怕处于少数,最好全世界的人都与自己站在一边,告诉自己:“你是对的。”

“键盘侠”是个很贴切的称呼,只是通过键盘的“正义使者”。网络上的每个人都充满了不真实感,仿佛就只是一个ID,我们经常忽略,那个ID就是自己,网络上的一言一行就是代表了自己的人格,在网上,自己的言论是什么样子,那么你本身就是什么样子。就没有束缚这一点而言,网络中的我们比起现实更真实,更接近我们本身。

我倒是真的很希望,每个肆意辱骂的人能用自己真实的姓名,站在我面前,说出用键盘打出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人性化的一句话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89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一个人难逃家庭的宿命——读《冬妹》有感1500字

    一个人难逃家庭的宿命——读《冬妹》有感1500字: 三年前,圣哲先生推荐我读《冬妹》,我读了,但写不出读后感。三年以后,再读,还是感觉这部文学巨著过于宏大,有点难以把握,不知道从何…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68
  • 言论与思想——《1984》读后感1000字

    言论与思想——《1984》读后感1000字: 文:舒乘御;最近,我阅读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Nineteen Eighty-Four&quo…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42
  • 读《一条见过世面的鱼》有感600字

    有一条住在北海的青鱼,要去世界上其他地方见识一下,便摆尾向大西洋游去。一路上它经过了大西洋、印度洋、爪哇海、珊瑚海等七片。最后,它又游回了老家。它认为自己已经通晓一切,便独自居住,…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2K
  •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800字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中一朵…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98
  •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800字

    《威尼斯商人》是由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当时的英国社会矛盾尖锐,又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平民开始反抗,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文中的人物大多是这一背景的化身。 主人公是威…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84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800字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800字: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本书是201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特特。作者写了54个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她把生活里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