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修订本)》读后感_1200字

《格萨尔王(修订本)》读后感1200字

《格萨尔王》,24.6万字,阅读时长14小时

西藏专题,第六本。

本书前五分之一没看明白怎么回事,等过了这么多,慢慢才看出来些意思:

一、作者通过叙述当代说唱演说人——晋美的点滴变化,和历经前年口头传承的藏地之王——格萨尔王的神话传说,把现代、传说两个时代的人物和故事穿插讲述。

现代的主角晋美所讲述的,正是穿插传说中千年以前的故事。时髦的话说,用的是二次元的写法。

二、现代以前的西藏社会是一个农奴社会制度,文字普及较低,这形成了特有的通过藏语母语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方式——说书人。

其实汉族也有过类似的说书人传承方式,比如三国、水浒,不是官史或正史,而是经历民间多少代人的口头讲述而逐步形成的。

至于说书人,有三种形成方式,本书的现代主人公晋美就是通过神授而获得格萨尔传说故事启示的说书人。这种情况其实汉地也有,民间经常有传说某某地某某人经过一个什么特殊事件后,获得了一些奇特的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功能,比如有些人一夜之间成为神婆,等等。

三、在藏地,说书人这种民间文化现象,或者说这种文化传承方式一直传播了下来。而说书人所讲的,是藏族从蛮荒时代的种族部落,统一为藏民族王国的故事,是传说中的民族图腾式人物——格萨尔王的故事。

如果pk一下,格萨尔王在藏民族史上的地位,相当于汉地中的尧舜禹?周文王?秦始皇?都有一些相似,又好像不纯像某一个的。

四、理解了上边这段,就理解了为什么《格萨尔王》被成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它于藏族,等同于《圣经》之于犹太人,等同于麦加圣地之于穆斯林。

有着藏族血统的当代作家阿来,其实是以小说的方式,再现了一个背着一把臧琴的流浪说书人所叙述的,历经了前年的故事。他力图通过本书来达到还原和保存自己本民族图腾式人物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民族情怀。

五、摘录一两段。一段说书内容,一段石造遗迹上的传说。

虽然没有过藏地说书人说书的经历,从文字也能体会出这种民间口头文学的意境:

之一:

嗡——

最近处的那座山,

犹如沙弥持香在案前,

此山叫作什么山?”

嗡——

小沙弥持香是印度的檀香山!

(——提醒看官,上边的“嗡”,是说书人手指所弹臧琴的伴奏声哦)

读出来吧,是不是很上口,很有气势?!

之二:

长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格萨尔在魔国滞留多年,回到岭国的路上,他想自己那么多年日日弦歌,夜夜酒色,可能那话儿已经失去威猛了。当下掏出东西试试,就在岩石上留下了这鲜明的印痕。

——一个民族所生存土地上的一石一木,一山一川,一沟一壑里,祖先和种族所留下来的那些神话、传说、故事和印记,才是维持种族情感千年万年传承的精髓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0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留住今天的太阳》读后感500字

    读《留住今天的太阳》有感 《留住今天的太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拥有一个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天真想法,后来靠自己的努力把太阳“留”住了,并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留住太阳?在你…

    读后感 2022年6月13日
    270
  •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读后感_900字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读后感900字 易中天《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这本书值得向书友们推荐。无论关心政治、经济、法律、历史,还是关心中美关系、关心东西方文…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281
  • 《歪歪路小学》读后感400字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随着书页的掀动,故事场景就在指尖内变化。在书中,你能跟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能和爱丽丝一起漫游仙境;能和旺达一起画出自己心中的一百条裙子,也能与老人一同…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180
  • 《一九八四》读后感_700字

    《一九八四》读后感700字 一个神奇且晦涩的故事,有个性,超现实主义政治寓言小说,进行了夸张和想象,没法直说的话,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小说的影响力多年以来,不曾消减,得…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47
  •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全三册)》读后感_1300字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全三册)》读后感1300字 不朽的中华文明,不倒的中华民族 孙老师用扎实而厚重的笔墨描绘出那些离我们既遥远又响亮的时代篇章——近古五帝、春秋战国、秦帝国,这些…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95
  • 读《咱们的五个孩子》有感400字

    【第1篇】 这学期,我们全班都在读一本书――《冰心儿童文学全集》。但其中我最难忘的一篇文章是《咱们的五个孩子》。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五个孤儿:周同山、同庆、同…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