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集:矮纸集》读后感1300字
61《矮纸集》,汪曾祺/著。
以下个人陋见,若有偏颇,祈以斧正;另有高见,诚请交流。
其一,此书是继《生活是很好玩的》,《独坐》,《晚饭花集》之后,拜读的汪老的第四本书。此书较前三本书,相同之处,文字清雅朴实,寓繁于简,淡而有味,读来舒畅熨贴;不同之处,此书收录了汪老据民间传说编写的《鹿井丹泉》,和运用现代意识,从哲学的高度,从审美的视角将《聊斋》改编的《聊斋新义》,因而,较前三本书,更增趣味性。
其二,此书,依作品写到的地域背景,即作者生活过的地方分为五辑,共三十六篇,“写高邮的二十篇,写昆明的四篇,写上海的一篇,写北京的八篇,写张家口的三篇”。
其中《鹿井丹泉》《露水》《小孃嬢》等篇读来唏嘘不已,其主要以文革为题材,创作的“当代野人”系列中《不朽》《天鹅之死》《八月骄阳》读来悲愤难抑,《羊舍的夜晚》《安乐居》又令人热羡神往。因而,此书读得悲喜交织。
其四,此书收录汪老改编的《聊斋新义》,汪老自言:“‘小改而大动’,尽量保存传统作品的情节,而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变动,注入现代意识”。读来确实古色古香,然而,自身悟性平庸,其中“新义”我倒是没能参透多少。加之,我未曾读过《聊斋》的原著,故而无法横向纵深的进行对比,妄加评论。暂且存疑,置之弗论。
其五,此书《瑞云》的结局很有意思,贺生不顾及瑞云脸上黑斑,对其恩爱有加,此尚可理解。然而,待秀才以小术消除瑞云脸上黑斑,还复其美貌如初。贺生反倒怅然若失?莫说,瑞云不解贺生的变化,我也甚感疑惑,贺生怎么了?爱美之心不是人皆有之?或许,“爱美之心”暂时未能战胜“习惯成自然”?或是,另有深意?反复琢磨,也难解汪老的寓意。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某书友的评论或可借鉴。——人心的复杂可比宇宙,喜欢一个人,做一个有情人是真实的,紧张的,胆怯的,自卑的人也是真实的。我们面对生命中的各种事情会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自我,我们都会有希望的结果。但你希望的结果真的到来的时候,迎接你的是哪一个自己,谁也不知道。
其六,书中《陆判》篇,陆判对朱尔旦说:“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深有体会,诚然如此。前几日,我为领导安排撰写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我自身也是留守儿童,对其身心遭遇可谓感同身受的。然而,思考再三,仍然难成只言片语,很是颓然沮丧。自省,想来正是因为深受其害,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冷漠,从而不懂得付出,自己也是冷漠示人,心中到底欠缺了份柔情。如此,作为一名志愿者于人于己,都是很矛盾,欠妥帖的。
愿自己往后日常,多去感受温暖,多去施予温暖吧!
经典摘录:
有时跑过来一条瘦狗,匆匆忙忙,不知道要赶到哪里去干什么。忽然又停下来,竖起耳朵,好像听见了什么。停了一会,又低了脑袋匆匆忙忙地走了。
黑夜思量千条路,清早起来依旧磨豆腐。
文革时期的滑稽闹剧,无逻辑,无人性。灵魂是蒸发的,心灵是空洞的。
文化大革命”调动了很多人出奇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一个外国的心理学家说过:所谓想象,其实是记忆的复合和延伸,我同意。作家执笔为文,总要有一点生活的依据,完全向壁虚构,是很困难的。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扭曲的文化心理的一次大暴露。盲从、自私、残忍、野蛮…
夜,正在深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