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进阶(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07)》读后感2000字
操纵只能快活一时,打铁还要自身硬,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还是要靠主业,靠好的经营管理。
摘抄:
报表会计是信息的提供者,所以要内外兼顾,对内相当于对账务处理的终极审核,形成报表报出去就不能改了,所以要把好最后一道关。对外要考虑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大部分使用者都不是专业人士,就要把会计语言换算到报表语言,该并的科目要并,该调的项目要重新分类,还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做好补充说明工作,一位合格的报表会计要掌握全面的财务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管理和沟通能力,初学者要有一定财务经验才能上岗。
当然做报表也想像中那么难?只要会计基础完备,再勤奋一点,报表也会很简单. 因为报表的格式都是相对固定的,工作量来自取数的过程,你只要把规律掌握好,剩下的有时就是机械劳动了,现在又有电脑帮忙了,工作量会更少。
但这只能算完成一项工作,离合格或优秀还差得远,报表会计一定要明白,报表最终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一定要换位思考,把财务信息转换成管理信息才是报表会计的工作目标。
有了如上的简单介绍,岗位的具体选择想必很明了了。那就是「坐一望二」,自己的岗位熟悉上手了,马上向上一个层级观察学习,永远不要安于现状!其实财务工作并不难,很多都是流程化的,该怎么做都有很具体的制度规定,难的是怎么突破这些条条框框,进入到沟通、分析、判断、决策的层面。
所以做假账的关键不是做还是不做,而是怎么把握风险,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有的假账你会但不去做,因为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但真到岗位上,做还是不做,仍然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我的建议是要掌握好底线,财务做账估计没有不做利润调节的,同是调节利润,层次却有高有低,高级的叫盈余管理,中级的叫利润筹划或是税务筹划,低级的叫做假账或是偷税漏税。目标基本一致,但手段不同,承受的风险就不一样。一种是利用准则或政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一种是为了利润不择手段,甚至为一点不高的薪水违法违纪。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值当!
现代化的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一是资源配置,尤其是现金配置;二是风险管控——注意,不是风险防控,因为风险无处不在,防是防不住的,没有风险的生意根本不存在。
先说资源配置。对于一家有进取心的企业,资源永远是不够的,所以合理搭配很重要。大的方面,是引进战略投资,发股发债;小的方面,是融资租赁,开具银行承况汇票。要把有效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部门,产生最高的效益(但要注意,这里的最高效益不是眼前的,而计划期内的)。同时还要保证内部控制有效,风险可控。所以财务人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开源节流了(开源本来也不是财务的事)。2014 年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根本就不是传统财务人能想象的,没收益,只有开支,怎么节流?这时候,保证现金流才是财务的首要任务。
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爆炸,信息来得多、来得快。以前会计们要坐在办公室等单据,单据来了才能核算,才能决算。出了事,会计最经常说的话是:业务不提供,我怎么知道!现在不同了,信息技术给财务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我们随时可以把手伸到业务前端,实时分析、实时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以前分权是因为管理层级多、效率低,现在是全方位的业务共享,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分权反而不利于规范化、标准化。所以集中管控是未来的方向,财务人要做的是把手伸到业务前端,分析数据,挖掘信息;主要是挖掘有用的业务信息,为集中管控服务。
管理的核心是人,而对人的管理是建立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财务工作是管理工作,所以财务人也要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解决管理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我们经常抱怨领导不重视财务,那是因为我们为领导解决的实际问题太少。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思维、新概念层出不穷,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了,而会计核算根本上是为业务服务的(很多会计人不承认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会计的主要工作是监督业务),业务有变化,会计也要跟着变。不能说准则里没规定,这笔业务就不能做。理论建设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事,我们的任务是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最终达到管控目标。
生活中很多人眼中的财务高手和假账高手是划等号的,这个观点当然是错误的。财务高手的高应该高在管理,高在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不是玩些小聪明。
所以大公司一般不会做假账,人家做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看看,人家的前提就是合规的),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通俗说法就是四个字:调节利润。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和合理避税一个意思——都有一个合法或合规的外衣,目的也都是一样的,即操纵主体利益最大化。有人赚就有人赔,合理避税可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盈余管理则可能让不知情的投资者对报告误判,从而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