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战争》读后感900字
作为《24个比利》的续集,《比利战争》详细讲述了第一本书篇末简单概括的事件及后来的发展。有书友评价这是一部比前作更为压抑、心痛的作品,某种程度讲确实如此——这部内容一直围绕比利在ZF控制的"安全措施最为严格"的"精神医院""治疗"的过程。之所以用三个引号,是想特别强调安全措施、对所谓医院治疗进行反驳。或许是十余年过去了,作者可以大胆揭露当时的政治环境,对比利的攻击,也可以客观进行描述。针对比利制定的“米利根法”、以及一系列对比利不利的审判结果,主要是因为政客的诱导、媒体的炒作、及不明真相大众的反对,这些也导致比利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感谢考尔医生、施韦卡特律师、约翰逊法官、玛丽等代表的各种真心帮助比利的人们,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比利有了活着的信心,并最终获得自由身。
这本书中,比利一次又一次的转院、接受听证、判决需要在严格管控的政府医院,连读者都会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失去耐心。而一旦被法庭宣判比利不具备社会危害,假释官休梅克立即会将他带入监狱。
面对这些,令人佩服的是,比利仍然想办法选择非暴力抵抗,即使在情况最糟糕的利玛医院,也会偷偷和病友瞒着守卫酿酒、借用十字架做座钟赚钱(这点看出比利超有领导才能和经济头脑),只有万不得已才想要用暴动进行反抗。后来更是采用绝食来维护尊严,争取自己的死亡权。
跟随比利,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同情、怜悯,再到后来,越来越佩服和尊敬。像他本人所讲:“没有这些(身为米利根的)耻辱,他做什么都能成功。”确实,如果他没有那些经历、没有多重人格,甚至如果媒体没有过分关注他,融合后的比利确实能做出一番成就。
可现实一次又一次的给他了无情的回答,有人想谋杀他,有人想把他扔进监狱,很多人不愿提供工作给他。即使这样,比利依然靠着自己,善待大家,即使是看起来应该去仇恨的人。
在故事的结尾,比利原谅了一切问题的始作俑者——继父魔鬼卡尔莫,可以正视过去,也是比利更加强大、勇敢向前的表现。
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那种入木三分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有一点点小遗憾:最后一场自由之战的法庭辩论记录寥寥,如果作为全书压抑这么久的大转折对政府医院、假释官的反应多写点会大快人心——不过也许这就不是作家想表现的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