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会让我想起《天生变态狂》-作者是一名脑科学家,他从大脑结构(遗传)上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有“天生变态狂”的潜质-他们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而异常的部位正是控制同理心的部位。本书里的反社会人格,我觉得和《天生变态狂》里的所描述的是一类人,他们没有同理心毫无感情可言。而与《天生变态狂》不同的是,《天生变态狂》更多从脑科学来分析这类人为何会如此,并且作者本人就是有着这种大脑的人,他并未成为一个有危害的人,虽然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其实仍然不能理解正常人之间的爱怜,也经常去做一个“恶作剧”而没有忏悔心。但作者整体来说是一个有所作为并且不会给别人带来灾难。他相信后天教养上对这类人有很大影响。
而本书作者是以自己20多年来心理医生的经验,更多主观描述他对这类人的了解。可以从本书文字里看出作者对反社会人格者的厌恶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并且认为反社会人格的人“无药可救”,只能学会避免接触这类人。
本书里提到,西方国家因为崇尚个人主义,东方国家因为崇尚集体主义,所以西方国家的反社会人格的比例高于东方。这一点我抱有疑问,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家,如有正面的文化和道德信仰里,可能更能约束反社会人格的人,但一旦这种集体主义被反社会人格的人控制,那会是一场灾难(比如我们国家的文革年代)。个人主义的国家即使信仰个人至上,但基本的道德信仰和法律的完善,也能控制和制约反社会人格的行为。换一个角度讲,不管是集体主义的社会还是个人主义的社会,反社会人格的人为了生存都会去隐藏自己,可能在集体社会文化背景下,更难被人发现这类人而已。不过我们国家古人确实智慧过人,孟子有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早在孔孟年代,道德伦理已成为我国文化!(可惜在某个时期戛然而止)
anyway,仍然是一本不错的书,可以帮助我们分辨身边的反社会人格的人。一旦发现苗头,及时止损!一定不要和这种人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