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读后感_1000字

《我弥留之际》读后感1000字

安斯似乎是个极度懒惰、极度自私的人。七月无情炙烤的阳光与他无关,他的衬衫上竟然找不到汗渍;乡下繁重的农事与他无关,他总是想让邻居帮这帮那;妻子艾迪人命危浅气息奄奄也没见他多上心,他只是牙龈嚼着嘴里的鼻烟,两手揉搓着膝头,目光呆滞地看着眼前的路。这样的人确实可恨,难怪邻居科拉说本德伦家的人“不爱任何人,不关心任何事,除了想方设法做到既要获利又只花最少的力气。”更离谱的是,安斯在安葬完艾迪后补了新牙娶了新妻,心情似乎未受任何影响。安斯是否就像有些评论者说的那样,代表了那个年代美国南方农村的白人垃圾,道德堕落,愚昧不堪?

随着福克纳多重叙事角度的展开,我们还是可以搜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来否定这类武断的观点。二儿子达尔提到,安斯的脚趾歪歪扭扭,是干过童活造成的,又说安斯在22岁时得过病(无法确定安斯是否撒谎),很显然,安斯并不是从小就好逸恶劳,一定是因为某种缘由让安斯放弃了干活。而科拉的丈夫弗农指出,安斯挺可怜,三十年来一直被妻子要求干活,安斯也并不像其他人说的那么不像话。所以,安斯的转变另有隐情。

如果本德伦一家人都这么分析下去,真的看不到尽头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倍感吃力。福克纳的这种不可靠的叙述以及不同聚焦视角的切换,让这本篇幅并不太长的小说拥有了多重主题。我们可以从安斯对“路”的奇妙观点,想到城市对农村传统价值观的侵蚀;我们可以从孤独自傲的艾迪与维特菲尔德牧师的偷情,想到女性主义;瓦德曼念念叨叨“俺娘是条鱼”,又能联系到《圣经》里的意象;而拥有诗人气质的达尔,拥有着近乎全知的视角,也给这本小说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

我弥留之际,“我”指的是妻子艾迪。医生皮博迪说“我记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相信死亡是一种肉体现象,现在我可知道死只是一种精神作用——亲人们失去死者的精神作用。虚无主义者说死亡是终结,原教旨主义者却认为是开始,而实际上,死亡不过如同一个单身房客搬出公寓,或者说一个家庭迁出了城镇而已。”我们在书中很容易看到艾迪就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她信奉着她父亲的观点,“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当艾迪的精神死的时候,正是她的弥留之际。

我特别喜欢的是达尔的那句话,“得有两个人才会生出你,可人却是单个儿地死去。”人真的孤独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1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_1200字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1200字 初读木心,文采斐然,思想深邃,只觉他清高孤傲,不食人间烟火,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特立独行而又与众不同! 再读木心,更感他胸中有千壑,眼中一片清明…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44
  • 《对空言说》读后感500字

    《对空言说》读后感500字! 作者:萨瓦迪卡292 海德格尔想的是林间的神秘诗歌;奥格登和理查兹想的是无处不在的清晰的语义;杜威想要的是实际的参与和审美的释放;卡夫卡叙述的是人与人…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21
  • 《海权论》读后感_800字

    《海权论》读后感800字 马汉是第一流的战略家。 其一,正因为看到了美国其实就是一个N倍扩大加强版的不列颠,所以以英帝国的成功海权战略来作为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丝毫不差且成…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3K
  • 读《书香岁月――杨绛》有感600字

    以书为友,书香四溢 ――读《书香岁月――杨绛》有感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每每读到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都能深深感受到先生对读书的热爱,而在这个…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179
  • 《小鱼大梦想》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在里,我看了一本名叫《小鱼大梦想》的书,本书的主题是海底之城与远古文明。从书中我知道了四大太阳纪文明毁灭的真相,四大太阳纪文明就是:根达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40
  • 《暖情》观后感300字

    今天,吴给我们看了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的电影――《暖情》。 电影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冬冬因为家里很穷,而也下了岗,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选择了离开,把冬…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