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25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2500字

乌合之众的“众”指代的不是普通的“众人”,而是一个心理群体,或称之为“组织性群体”。哪怕只有几个人,只要有共同清晰的目标,即可以算作心理群体。这群体的特征为:无意识、低智商、非理性、易接受暗示鼓动、感染、催眠、冲动、反复易变、野蛮、狂热、轻信、急躁、残暴、听命一切、言之凿凿、语出惊人、夸大其词、不断重复、随意夸大好坏、将自己化身道德楷模或极端低道德……

个体尚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没有能力做任何未雨绸缪的准备和思考。而这些,与教育的关系并不大,无论在哪一种集会上,也无论参与者有多高尚的学识修养,一旦争论起来,结果都是一样不堪,也当然不排除“不与傻子一决高下”的不认真争论者,这些人一旦认真争论起来也是一样。

群体感情的暴躁,尤其在异质性群体中,由于责任感的缺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罚,而人数越多这一点越会收到肯定。由于人多而产生力量感使群体表现出孤立的个人所不可能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其中傻瓜、低能儿、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的弱小、无能的感觉,会感到一种激烈、短暂而又巨大的能量。这种能力量在特定时间又会引发十分懦弱的残忍,这种心理与几万年前几十个猎人共同捕杀一只无辜的鹿有密切关系。这也是很多时候群体比个人更愿意冒险的原因,人越多,大家越敢追求自己不符合道德的人性之恶。

如果一个疯狂的意见来自于强大的群体,那么集体中的个人会无条件听从。而群体一旦效忠,无论效忠派还是领袖,它便马上丧失自己的原则。服从领袖的群体往往会置身领袖自身的影响下,并且这种服从不受利益或感激之情的控制。群体犯罪源于受到了强烈的暗示,群体中犯罪行为的每一个参与者在事发后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是履行一项正义的责任。这一点上,领头人在给予暗示时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领头人的动员办法一般是决言法、重复法、感染法。越是简单越是易鼓舞,因为影响群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人注意的形式。群体中某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曲解,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开始。他们的推理方式也极其简单,“冰是晶莹剔透的,放在嘴里会化,玻璃也晶莹剔透,所以玻璃也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被地主剥削的苦力一定认为全天下所有的雇主都是剥削他们的人。”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深深地恶意……其实那些年有很多对大家很好的地主也被杀了……这个时候,用理性的推理方式来对抗野蛮与蒙昧,就和群体的信念一样,属于愚蠢的做法。

群体有两种类型的观念,一时的和基本的,基本的观念通常是环境、传统给予的。这些观念只有以权威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发挥作用。群体只知道发泄极端而简单的情绪,如果向他们提供各种意见和信念,他们要么全盘接受,要么一概拒绝,视为绝对的真理or绝对的错误。在群体的喝彩中最微弱的反驳者往往会被“杀死”。这些被广泛认同接受的观点会被势如破竹地进驻金字塔顶端,无论它有多荒诞。但群体所接受的判断总是强加给他们的,那些与民族广泛认同的信念和秉性背道而驰的东西却都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即便有一段时间逆流而上,也不久就会顺风而行。从哲学上讲,普遍的信念从来都是荒诞无知的,但一直以来都没能阻挡它走向胜利的舞台。

一种被群体广泛认同的思想是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中流砥柱。它是每一种思想发展方向的主导者和决定者。而那些悄无声息地控制人们脑袋的信念才是真正的恶政,因为它控制你的时候,你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理性只属于逻辑学者和哲学家,它不适用于对人的统治,对人的统治反而要用到洗脑,这也是领袖的工作。

声望有两种类型,先天声望(金钱、地位、封号等)和个人声望(一人享有)。面对声望,群体会表现出绝对的服从。我们可以看见旧世纪审判长总是戴着一头羊肉卷一样的假发,手执法典钢笔,这是因为这几样东西是具有先天声望的,哪怕这位法官是个傻子,大家也会觉得这个人是神圣的。群体也会对一切传统迷恋崇拜,会表现出机器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记名利的举动。但一切传统文化总是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声望的力量,人们只能屈服,哪怕本不这么觉得,也会说那是极好的。效仿是一切动物的天性,这使流行变得有威力。除了传统,还有思想、文艺、乃至衣服,它模范而非理性地掌控每个人。但过分超前的人不会对时代有任何意义就像古老的欧洲先进文化并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声望让人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思维变得迟钝。但是,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不计名利的举动,我们就不会有自己的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

群体喜欢幻想,喜欢形象,对于候选人来说,只要演讲给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哪怕是夸夸其谈也无所谓。因为他们投票后并不会关心目标有没有实现。因为打动群众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一时的真实英雄,他们只愿意相信幻想中的一切。

固执和妄想是宗教感情的必然因素,收到某个集体拥戴的英雄,在这个群体看来就是真正的神。“群众不管需要什么,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神。”这是事实。但凡宗教或政治信念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让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己渴望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崇拜的偶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支配原因有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国家制度、教育… ,也就是说,没有时间和传统,文明不可能存在,不对文明进行破坏,文明的进步也不会发生。这一点,勒庞例举了中国,因为那个年代我们的确是这个样子。

但是关于制度,在特定时间内对于一个民族大有裨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而言也许是灾难性的,暴力革命只能改变其名称而非本质。对一个民族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政府,而是与生俱来的性格。一个民族的强大与繁荣以及另一个民族的落后不堪都与制度无关,掌控各民族的是其本身的秉性。凡与其秉性相悖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从别处借来的一双鞋,未必合脚,穿久了一定难走。

一个文明在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便会停滞不前。教育使群体的个人意识在渐渐的苏醒,群体会被逐渐瓦解回到原始部落的状态,一旦停滞不前,它注定会进入衰落的过程,所谓盛极而衰。

作者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周期实在漫长。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1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浅浅》读后感_500字

    《浅浅》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本很令人心痛的书。 故事中的女孩,又何尝不是自己呢?敏感、多疑、不自信、小小的心里总隐藏者很多秘密。 这本书,最过分的地方,也许就是他对人性的剖析。 …

    读后感 2022年9月8日
    161
  • 《增长黑客》读后感1000字

    《增长黑客》读后感1000字: 花了两周的时间读完这本《增长黑客》,最近小区楼下一直在修路,每天的噪音非常大,所以也是断断续续才读完。在读本书之前,看了一些关于该书的书评,以下是自…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59
  • 《繁星・春水》读后感900字

    坚如磐石地生活 ――《繁星・春水》读后感 《繁星・春水》是冰心老先生的著作,他用一首首小诗,来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诗正是她点点滴滴生活的积累。 刚刚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被里…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93
  • 《魔力金钥匙》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书中的主人公――杨歌,那天放学捡到了一把金钥匙他的口袋(每骂他一次,爸爸就要小1厘米,一直骂了100多次,爸爸就不能再矮了,所以就藏在杨歌的口袋里)很好奇,就带回…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854
  • 读《品味元代》有感500字

    大家知道第一个统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族是什么族?让我来告诉你吧,就是蒙古族,它是成吉思汗领导的,也称蒙古汗国,建立于1206年。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建立元代,开辟整个中国,他只是为后代打…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00
  • 《公主病》读后感_800字

    《公主病》读后感800字 若你愿意走近她,其实她很美 为什么给四星呢?因为我总觉得世上没有十全十美,我总认为有一点残缺才是真的美,就像晏多乐的生活一样,坎坷曲折,总有那么多的不幸降…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7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