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800字
读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华的诗集,是本放到书架上一直不敢翻看的书。因为她那些对孤绝和荒凉痛彻心扉般的的体悟,也因为她的诗情之美与她摇晃着的身体之间的违和。
她在诗里几乎把每夜每天都翻腾个遍,再于生活的每个褶皱里都放点情感,然后屏息凝视,玩味,咀嚼,吞咽,用酸甜苦辣咸清洗自己,悲怜自己,搀扶自己……所以我们看到,苟活着的,不仅仅是那个“上门女婿”,那个“小巫”,那个“被镰刀砍死的野兔”,还有“我的悄无声息”。
她的诗里,有装满风月但却滴水不漏的木桶,有不遗余力开着的油菜花,有春花秋月,蛙声虫鸣,薄雾浓云,还有“给油菜地灌水时俩人的争吵”,沉默的呐喊,无力的挣扎,扭曲的美丽,黑夜的亮光,……点点滴滴都被她投影在坚实的心墙上,雕刻成生活的本来面样和儿女情长。
很难想象,她“摇晃”的身体里,藏着怎样一颗波澜壮阔的心海,让人不禁发出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姆布雷克式的惊叹:柔弱是你,强悍是你,痛苦是你,欢乐是你,梦想是你,绝望是你,哭是你,笑,也是你!
余秀华似乎不待见七彩色,独钟情于“白”,几乎每首诗里,都有“白”飘过:白天,白雪,白兔子,白胡子,白杨树,白月光,白罪行,白灯笼,白雨滴,纯白的麦子心,“多少人被白到骨头里”……尽管她认为,“白,不是一种色彩。而是一种姿态 ”,但我更相信,“白”更接近她生命的底色,纯洁,无限,虚空,乌有,清洁,谦卑,精密……
客观地说,不是每一首诗都很精妙,但这些从她简单的生活里流泻出来的情绪,有身体的温度,有灵魂的颤抖,甚至还有模糊的血肉,而那个在人间磕磕绊绊,在深夜里思索,在春天里思念,在田埂上歌唱,在文字里怅惘的人,其实比谁谁都坚强而健康,单凭她埋在字里行间那么多遮遮掩掩的渴念和毫不庸俗的伤感。
致敬余秀华!一个竭尽所有生气,读天、读地、读心、读时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