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编剧的信》读后感900字
可能人真的不能太高瞻远瞩吧。当AI真的会编故事时候,它甚至还可能取代人揉合时间雕刻事物价值的作用,但在这天还未来到之前任仍要保持与上帝玩琢磨的游戏,日新月异,把原则当做孩子一样去守护着。格局观念顺应潮流,存亡相对适中,如果你是故事守护者,请继续捍卫它的本质。不管是带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还是带有文化属性的商业产品,它的存在只要是被需求的,没违背发展规律的,这样的变量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有价值的。最怕的是这样的量变成为赤潮般的灾难,多样性溃烂。一发不可收拾。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很难,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却很容易。在资本浪潮和金钱诱惑中还能坚守自我阵地的你真的很难得。不管是自我吹嘘还是自装清高,但在作者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他无比自信和善良的个性,就如他所说的“见字如面”!编剧从事影视行业,但他却把自己隔离出来,这是写实的话也是讽刺的话,因为他坚持把自己定位为“故事行业”的,我不反对,他看似不合群,或许甚至还有很多读者认为这是哗众取宠,自我陶醉。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还出淤泥而不染。可笑吗,我觉得很可爱,是可以爱戴。
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会有首先觉醒的人,但光有觉醒还不够。要有行动。时势造英雄,看我看来,他这篇文章,就如董存瑞杀敌炸碉堡一般,他不顾一切闲言碎语地去捍卫自己喜爱的行业,他完全有才华和觉悟去随市场捞金,他也大可不必招人嫌还被“拉黑”,他的这种自我在这个行业里被认为固执,但他的发声却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带有暗讽和吐苦水,用意很明确,杀伤力也很足。他把编剧行业和影视行业区分开来,一直强调自己是“讲故事的人”,有种“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劲道,酸酸的,又那么让人痛快。调侃的口吻参合着自黑的话术,喜欢这样的宋方金,张弛有度,挖苦完自己以后,又顺理给自己台阶下,再拿自己和诗人、画家行业比较,没对比没伤害式地暗示除了自己行业之外,还有其他艺术创作行业更呕心沥血的存在。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这种善良的调侃,乐观的对比,真的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很强的格局观念。。。。。这封信,见血封喉,字字如矶,收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