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读后感700字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看完的感觉都是五味杂陈。一个人苦命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就如李宝莉的性格粗糙不能构成她丈夫马学武出轨的理由,马学武的自杀也不能全部怪罪到李宝莉一个人身上。所以,尽管儿子有千般正当理由去怪罪他的母亲,他都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小说里的儿子、婆婆可比电影里狠多了,做妈的起早贪黑挑扁担、卖血赚钱,儿子、婆婆最终还要把她扫地出门,一举一动真如锥子般一次又一次地刺进了李宝莉的心脏。
李宝莉这个形象,不只是川蜀特色的泼辣女性,也是一类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实写照,人到中年,底层,没文化,情商感人,平时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生活中没有多少真心朋友,简单的家庭关系也处理得一地鸡毛,她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个悲剧,又活在了自己导致的悲剧之中,恶性循环。可是她们的本性并不差,外冷内热,把自家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大,为了孩子一切屈辱都能忍得下来,迸发出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书中,当李宝莉面临丈夫自杀、儿子怪责的万箭穿心,她果断放下身段,用坚强隐忍来抗争不公的命运,这是这个人物最大的闪光之处。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丈夫马学武,他的自杀与其说是最后的抗争和报复,不如说是懦弱和自私的逃避,抛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子,撒手人寰。
小说中的结尾和电影略有不同,李宝莉最终选择离开了自己为之奉献多年的家,融入了喧闹的汉正街,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她的新生。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几乎尝尽一切苦难,直到48岁时才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人活着首先是为自己。
方方和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两员力将。小说中对武汉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的直接描绘,地道的武汉方言的运用,都使得她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汉味”印迹,更具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