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森林的男孩》读后感1500字
- 我的安宁,我赐予你 ——读《穿过森林的男孩》
人生,是一次由生到死的穿越;
人生,是由无数段穿行而过的故事串联起来的;
所有的遇见都有意义,无论是做主角还是做观众,遇见即是所得。
做一次观众,跟着崔佛穿过那片古老的森林,走进“北邸”,掸落那些“故事”上尘封的灰尘。
《穿过森林的男孩》,作者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加思.斯坦。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
崔佛.里德尔,一个14岁的男孩,与破产的父亲琼斯.里德尔回到西雅图的祖宅 – 北邸。一座在森林中,非常非常美的,他们里德尔家族曾经非常荣耀的一座巨宅,在这座巨宅中,崔佛受“幽灵”的引导,揭开了里德尔家族的诅咒,也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琼斯.里德尔。
读这本小说的整个过程中,我被这个家族从荣耀到衰败,以及一代又一代在那个“诅咒”中传承的信念笼罩着。
小说内容的跌宕起伏, 穿梭在古宅的“幽灵”充满了灵异和诱惑,里德尔家族的诅咒、愧疚和救赎令人感到震撼。
漂亮的瑟瑞娜姑妈,整个家族的牺牲品、祭品,没离开过西雅图,没坐过飞机,一直陪伴父亲守在北邸,从11岁开始等待着琼斯哥哥(崔佛的爸爸)承诺的回来。她说她要和琼斯哥哥一起坐游轮,去环游世界,离开这座她痛恨的北邸。
而最后她选择点燃北邸。而给她承诺的琼斯哥哥,跑回火海中寻找瑟瑞娜,最终与瑟瑞娜还有北邸一同化为灰烬。
“你有力量,能让他做到。给我这栋房子,哥哥,这样我就能毁了它。把它给我,这样我就能用我的鞋跟把它踩个粉碎,把它碾进土里,这样我就能刮干净地面上的污秽。我就能把土地切割成一丁点大的碎片,卖给做着无知大梦的无知人类。这样我就能逃离这个堕落之地,趁那些愚蠢的梦中人醒来并意识到这里的土壤有多毒之前,跑得尽可能远。它对人类灵魂多有腐蚀性!”
瑟瑞娜充了恨和屈辱的一段表述,这个世上真的有赤裸裸的爱和恨吗?爱恨其实总是结伴而来的。小说中的瑟瑞娜漂亮,充满了诱惑,还有点恶毒的对待自己的父亲塞缪尔.里德尔,一度让崔佛着迷的坏姑妈。瑟瑞娜的恨里同时充斥着对家族的爱和救赎,她的救赎是牺牲自己,让自己被惩罚,为里尔德家族偿还“债务”。
“诅咒。一个人若毁灭了美与自然的东西,他就要受到惩罚。被诅咒了,惩罚会像雨点般落在冒犯者和冒犯者的家人身上,直到债务偿清。”
里尔德家族的发迹是砍伐森林,牺牲无数的伐木工人换得的,而这份“债务”是要偿还的。“幽灵”曾叔公 – 本杰明在世的时候曾经希望把掠夺来于自然的财富归还于自然。
本杰明的这个愿望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而最终如本杰明希望的那样,北邸的旧址最终变成了国家公园。同时这个家族的“诅咒”也化解了。
里德尔家族中一代又一代传承着这个愿望,但是有的人认为财富可以战胜诅咒,,可以摆脱一切痛苦,挣扎于在欲望的漩涡中;
也有人坚持信念,—— 将掠夺于自然的归还于自然。而辛苦的坚守和支撑着……
最终化解诅咒的终是信念。
“诅咒”,总是让人觉得可怕又可恶,充满了邪恶和恶毒,而其实诅咒和救赎是相伴的。诅咒是一种纠正,是化了妆带着善意的救赎。
也许世上没有“幽灵”,那个幽灵是不灭的信念,而这么说,世上又何尝没有“幽灵”呢。
记得曾经听崔永元的一个课程,讲到抗日英雄杨靖宇躲避日本人一个人藏在山上,部下都叛变了日本人。在山上遇见一个老乡,老乡说叛变的部下都受到了日本人的优待,说你一个人还坚持有什么用……杨靖宇回答:“如果我们都投降了,中国就没了!”
我想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有人选择坚守着信念!
有人选择祭奠了自己!
也有人正走在救赎的路上!
…… ……
“我的安宁,我赐予你”
这句诗在小说中一代一代的述说着,这也是一种信念的传承吧。